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761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包括气缸和壳体,气缸的一端开口设置,壳体固定连接在气缸的开口端,壳体内设有推杆,气缸内设有活塞,推杆与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和气缸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推杆同轴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气缸的底部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相抵,所述的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的内侧。采用双弹簧结构有效降低了弹簧负荷。两个弹簧共同分担活塞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复位所需力量,大大减轻了单个弹簧的负担,降低了对弹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严苛要求,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弹簧因负荷过大而疲劳损坏的风险,显著提高了离合助力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助力器,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离合助力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汽车离合助力器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和气缸,壳体通过螺钉与气缸固定连接。气缸内设有活塞,壳体内设有球头推杆,通过球头推杆来推动活塞运动。

2、在现有技术中,活塞和气缸之间一般仅设置一个复位弹簧。在汽车离合助力器的工作过程中,球头推杆推动活塞移动,此时弹簧随之被压缩,随后弹簧助力活塞复位。然而,这种仅设置一个弹簧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3、一方面,对弹簧的负荷比较大,因为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单个弹簧需要承担活塞的复位力量以及克服各种阻力,这就要求弹簧具备较高的弹性系数和强度,从而对弹簧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单个弹簧负荷大,其使用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疲劳损坏等情况,降低了汽车离合助力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包括气缸和壳体,气缸的一端开口设置,壳体固定连接在气缸的开口端,壳体内设有推杆,气缸内设有活塞,推杆与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和气缸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推杆同轴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气缸的底部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相抵,所述的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的内侧。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缸的底部设有弹簧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弹簧座连接。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簧座与所述的气缸固定连接。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簧座包括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对应连接的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第二弹簧座位于第一弹簧座的内侧,第二弹簧座和第一弹簧座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

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轴承的内圈与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弹簧座固定连接。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弹簧座通过螺栓与气缸固定连接。

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弹簧座包括圆形的第一座体,第一座体上设有环形的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的外径小于第一座体的直径。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簧座包括圆环形的第二座体,第二座体上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外径小于第二座体的直径,第二连接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座体的内径。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2、首先,采用双弹簧结构有效降低了弹簧负荷。两个弹簧共同分担活塞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复位所需力量,大大减轻了单个弹簧的负担,降低了对弹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严苛要求,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弹簧因负荷过大而疲劳损坏的风险,显著提高了离合助力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修成本与时间。

13、其次,独特的双弹簧设计实现了渐进式弹性。直径不同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工作时能根据活塞移动程度依次发挥作用。较大直径的第一弹簧先提供初始弹性力,随着活塞进一步移动,较小直径的第二弹簧提供更大弹性力。这种渐进式弹性更好地适应不同工作条件,提升了离合助力器的性能,使离合器响应更迅速,操作更舒适。

14、再者,弹簧座与轴承的设计增强了稳定性。气缸底部的弹簧座为弹簧提供稳定支撑和连接点,防止弹簧偏移。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可适应不同方向的力,减少弹簧扭曲,降低磨损和噪音。当活塞复位与第一弹簧分开时,轴承还能帮助第一弹簧释放扭矩力,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包括气缸(1)和壳体(2),气缸(1)的一端开口设置,壳体(2)固定连接在气缸(1)的开口端,壳体(2)内设有推杆(3),气缸(1)内设有活塞(4),推杆(3)与活塞(4)连接,所述的活塞(4)和气缸(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推杆(3)同轴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气缸(1)的底部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4)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位于第一弹簧(5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1)的底部设有弹簧座,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的一端分别与弹簧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座与所述的气缸(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座包括分别与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对应连接的第一弹簧座(61)和第二弹簧座(62),第二弹簧座(62)位于第一弹簧座(61)的内侧,第二弹簧座(62)和第一弹簧座(61)通过轴承(7)形成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7)的内圈(71)与第二弹簧座(62)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7)的外圈(72)与第一弹簧座(6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簧座(62)通过螺栓(8)与气缸(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簧座(62)包括圆形的第一座体(621),第一座体(621)上设有环形的第一连接环(622),第一连接环(622)的外径小于第一座体(621)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簧座(61)包括圆环形的第二座体(611),第二座体(611)上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环(612),第二连接环(612)的外径小于第二座体(611)的直径,第二连接环(612)的内径大于第二座体(611)的内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包括气缸(1)和壳体(2),气缸(1)的一端开口设置,壳体(2)固定连接在气缸(1)的开口端,壳体(2)内设有推杆(3),气缸(1)内设有活塞(4),推杆(3)与活塞(4)连接,所述的活塞(4)和气缸(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推杆(3)同轴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气缸(1)的底部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4)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位于第一弹簧(5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1)的底部设有弹簧座,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的一端分别与弹簧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座与所述的气缸(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助力器的双弹簧助力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座包括分别与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对应连接的第一弹簧座(61)和第二弹簧座(62),第二弹簧座(62)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雪飞林茴林徐春生林茴茴陈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宏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