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机器人,具体为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器人开始使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多地方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智能机器人有的是没有行走机构,固定在某一地方进行工作,有的是具有行走机构,需要进行位置移动来完成服务任务。
2、但现有技术中,目前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作业之后,主要分为,依靠两腿走路的、依靠轮子移动的和依靠履带移动的机器人,但是对于一些处于不平整或复杂的地面条件下,如楼梯、斜坡、松软地面的情况下,现有行走机构可能难以稳定行走或跨越障碍,导致在爬坡时,整体的重心产生后仰变化,如果此时背负重物或者人的情况下,易造成后仰倾翻,进而造成整体的行走机构的适应性低,因此就需要提出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作业之后,主要分为,依靠两腿走路的、依靠轮子移动的和依靠履带移动的机器人,但是对于一些处于不平整或复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杆调节基座(1),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由滑槽、双向气动导杆、基座和位移鞍座组成,滑槽开设在基座的底壁表面上,双向气动导杆带动位移鞍座在滑槽的内部形成滑动连接,位移鞍座的底部均紧固连接有主调节组件(4),所述主调节组件(4)的底部安装设置多适应性调节组件(5),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的连接端底部安装设置可更换气囊(6),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的另一侧端表面内嵌安装有丝杆轨结构(8),所述丝杆轨结构(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防倾翻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杆调节基座(1),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由滑槽、双向气动导杆、基座和位移鞍座组成,滑槽开设在基座的底壁表面上,双向气动导杆带动位移鞍座在滑槽的内部形成滑动连接,位移鞍座的底部均紧固连接有主调节组件(4),所述主调节组件(4)的底部安装设置多适应性调节组件(5),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的连接端底部安装设置可更换气囊(6),所述双杆调节基座(1)的另一侧端表面内嵌安装有丝杆轨结构(8),所述丝杆轨结构(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防倾翻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翻组件(7)包括电动转动铰座(71),所述电动转动铰座(71)位于丝杆轨结构(8)的滑动连接座表面上形成角度转动,所述丝杆轨结构(8)的左右两端紧固连接有承载槽板(73),所述承载槽板(73)的边侧安装设置双组单向控制电机(72),所述双组单向控制电机(72)的输出端通过逻辑控制器连接有调速器,且所述双组单向控制电机(72)的输出端连接设置第一主驱转轮(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板(73)的内部安装设置第二转接齿轮(74),所述第一主驱转轮(75)通过中接齿轮和第二转接齿轮(74)形成传动啮合连接,中接齿轮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辅助多节传动臂(76),所述第一主驱转轮(75)和第二转接齿轮(74)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主承载传动多节臂(77),所述支撑辅助多节传动臂(76)的支撑辅助转动点和主承载传动多节臂(77)的受力接点形成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调节组件(4)包括主转动连接电机盒(41),所述主转动连接电机盒(41)的顶部和位移鞍座的底壁表面形成连接设置,所述主转动连接电机盒(41)的底部连接设置转动架体,所述转动架体的边侧表面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晶,张广亮,孙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