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686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包括发射极、加热棒、收集极、下端为喇叭形变径的连接管和外壳等组件。发射极用钼或铂或合金材料制成,为圆筒状或螺旋状绕丝。加热棒对金属发射极加热并且承担支撑发射极。当发射极表面加热到300~500℃时,有机胺类化合物与发射极表面碰撞,发生表面电离产生正离子而被检测。所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器对叔胺的最小检出量小于10-12g/s。该检测器可选择性的检测胺和肼及其衍生物等,可作为毛细管和填充柱气相色谱等系统的检测器,也可以作为传感器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禾中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surface ionization detector, SID) 。 i亥 检测器可用于有机胺类和肼类化合物的检测,可以与毛细管和填充柱气相色谱等系统联 用,也可以作为传感器单独使用。
技术介绍
胺类及杂环胺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化学制药等各个行业。工业、农业、药品及 食品加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胺类。低浓度的胺类就会对人体和动物产生毒害作 用。由于上述样品都有更高浓度的其它有机物同时存在,能够选择性地快速、灵敏地检测胺 类的浓度对环境保护、工业检测及食品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对含氮化合物的检测,目前氮磷检测器(NPD)或热离子检测器(TID)是灵敏最高 的检测器。但是NPD/TID对几乎所有含氮化合物均有响应,不能实现对胺类的选择性响应。 并且,NPD/TID对叔胺、仲胺和杂环胺类的灵敏度不高,最小检出量约为10—g,重现性不是 很好。另外,NPD工作时还需要氢气作为燃烧气,有安全隐患。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surface ionization detector, SID)的原理是表面电离。 分子束或蒸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碰撞到炽热的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发射极(100)、加热棒(200)、收集极(300)、下端为喇叭形变径的连接管(400)和外壳(500);金属发射极(100)套设于加热棒(200)的外侧壁上,收集极(300)为筒状,收集极(300)的下部(301)穿置于连接管(400)内,连接管(400)置于外壳(500)中,外壳(500)下端开口;金属发射极(100)、加热棒(200)、收集极(300)和连接管(400)保持同轴;收集极(300)通过一收集极引线(302)穿过外壳(500)与外界微电流放大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表面热离子化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发射极(100)、加热棒(200)、收集极(300)、下端为喇叭形变径的连接管(400)和外壳(500);金属发射极(100)套设于加热棒(200)的外侧壁上,收集极(300)为筒状,收集极(300)的下部(301)穿置于连接管(400)内,连接管(400)置于外壳(500)中,外壳(500)下端开口;金属发射极(100)、加热棒(200)、收集极(300)和连接管(400)保持同轴;收集极(300)通过一收集极引线(302)穿过外壳(500)与外界微电流放大器电连接。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发射极(100)的材质为金 属钼、钼、铱、铑或者它们的合金;所述的金属发射极(100)可以是圆筒状或螺旋状绕丝; +50 400V的极化电压通过导线(101)直接施加在金属发射极(100)上。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200)内设置有加热丝 (201)或加热电阻。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200)的外层为石英玻璃 材质以避免对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吸附。5. 按照权利要求l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亚风李伟伟朱道乾夏金伟王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