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673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涉及纺纱装卸相关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纺纱输送组件以及卸料组件,纺纱输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可水平移动的L传动板、U形支撑板、传输带以及第一支撑板,L传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辊以及第二调节辊,U形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辊以及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两所述第二传动辊、第一支撑板、第一传动辊、第一调节辊以及第二调节辊之间通过传输带连接,卸料组件包括抵挡隔板以及卸纱插架。本技术通过L传动板水平移动,调节第一调节辊与第一传动辊间距,卸纱插架配合抵挡隔板可对纺纱块进行移动搬运,实现了对输送带货物输送部分的长度,方便将纺纱块输送到指定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纱装卸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


技术介绍

1、自动化卸纱是纺织机械技术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它显著提高了纺纱生产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自动化卸纱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机械、电气和控制技术,实现了纱线从纺纱机到后续处理或运输环节的自动卸载,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常见的卸纱装置通过传输带的往复移动,对传输带上的纺纱进行输送,但卸纱装置固定且输送带的货物输送长度固定,当进行卸纱操作时,输送的纺纱位置固定,还需人工进行搬运码垛,不便于调节且影响卸纱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通过纺纱输送组件以及卸料组件的具体结构设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包括纺纱输送组件以及卸料组件,所述纺纱输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可水平移动的l传动板、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板、传输带以及滑动设置的第一支撑板,两所述l传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辊以及第二调节辊,两所述u形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辊以及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两所述第二传动辊、第一支撑板、第一传动辊、第一调节辊以及第二调节辊之间通过传输带连接;所述卸料组件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之间,所述卸料组件包括抵挡隔板以及可水平移动的卸纱插架。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之间,所述u形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表面;所述u形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滑轨,所述l传动板与对应导向滑轨之间滑动配合,所述u形支撑板一侧面通过延伸块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传动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柱,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通过传动环套设在传动柱周侧面;所述u形支撑板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限位柱,所述l传动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传动限位柱之间滑动配合。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支撑板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对应第二传动辊之间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支撑板;所述竖直支撑板一侧面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竖直支撑板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固定连接。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之间的u形卸料板,所述u形卸料板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圆盘,所述传动圆盘上表面通过第一耳板转动连接有第一卸料连杆,所述第一卸料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卸料连杆,所述第二卸料连杆一端通过第二耳板固定连接u形支撑框;所述u形卸料板上表面通过第三耳板转动连接有若干卸料辊,所述u形支撑框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推杆,所述抵挡隔板固定连接在u形支撑框一竖直段下表面;所述卸纱插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推杆一端,所述卸纱插架上有若干与卸料辊间隙配合的插卸辊,所述卸纱插架与u形支撑框之间对称滑动设置有卸料限位杆。

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技术通过设置纺纱输送组件,利用第一电动推杆带动l传动板进行水平往复移动,l传动板带动第一调节辊以及第二调节辊同步向外移动,且第一调节辊与第一传动辊之间间距改变,在传输带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调节货物输送部分的长度,以此实现对纺纱块输送位置的调节,方便将纺纱块运输到对应位置处。

10、2、本技术通过设置卸料组件,第一卸料连杆以及第二卸料连杆转动带动u形支撑框同步移动,利用第二电推杆带动卸纱插架水平移动,使得卸纱插架与抵挡隔板之间形成l形的卸料空间,利用卸料空间带动纺纱块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卸纱插架反向移动,纺纱块自动下落,以此实现方便对纺纱块的转移,方便进行码垛操作。

11、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包括纺纱输送组件(1)以及卸料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8)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101)之间,所述U形支撑板(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09),所述第一支撑板(108)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09)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撑板(102)之间固定连接有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滑轨,所述L传动板(101)与对应导向滑轨之间滑动配合,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通过延伸块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传动板(101)一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柱(11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0)一端通过传动环套设在传动柱(111)周侧面;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限位柱(112),所述L传动板(101)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13),所述滑动块(113)与传动限位柱(112)之间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4)与对应第二传动辊(10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组件(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101)之间的U形卸料板(203),所述U形卸料板(203)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圆盘(204),所述传动圆盘(204)上表面通过第一耳板转动连接有第一卸料连杆(205),所述第一卸料连杆(205)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卸料连杆(206),所述第二卸料连杆(206)一端通过第二耳板固定连接U形支撑框(2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卸料板(203)上表面通过第三耳板转动连接有若干卸料辊(208),所述U形支撑框(207)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推杆(209),所述抵挡隔板(201)固定连接在U形支撑框(207)一竖直段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纱插架(202)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推杆(209)一端,所述卸纱插架(202)上有若干与卸料辊(208)间隙配合的插卸辊,所述卸纱插架(202)与U形支撑框(207)之间对称滑动设置有卸料限位杆(2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包括纺纱输送组件(1)以及卸料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8)固定连接在两l传动板(101)之间,所述u形支撑板(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09),所述第一支撑板(108)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09)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撑板(102)之间固定连接有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滑轨,所述l传动板(101)与对应导向滑轨之间滑动配合,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通过延伸块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传动板(101)一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柱(11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0)一端通过传动环套设在传动柱(111)周侧面;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限位柱(112),所述l传动板(101)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13),所述滑动块(113)与传动限位柱(112)之间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卸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撑板(102)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报吴应旺邓军波吴清利冯启伦冯兆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巨丰盛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