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烧伤康复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肩部烧伤后压力可控性辅助活动支具。
技术介绍
1、肩部烧伤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腋窝瘢痕挛缩,瘢痕呈呈蹼状、条索状或片状,造成肩部内收畸形,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及前屈等活动功能,临床常采用抗瘢痕药物、瘢痕贴、压力治疗,如穿戴压力衣、皮瓣修复术、指导体位摆放、矫形器治疗等;
2、创面基本愈合后可开始采用压力治疗,可以加速瘢痕的软化和成熟,控制瘢痕增生,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压力治疗机制: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受压部位血流减少,组织缺氧,使成纤维细胞变性,甚至坏死;亦有利于胶原酶破坏胶原纤维,组织学观察表明,压力疗法后最显著的变化是使瘢痕变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血管减少,管腔狭窄甚至关闭,内皮细胞出现巨大空泡;成纤维细胞减少,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扩张,空泡化;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粗细均匀,排列规则;真皮内弹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多;
3、临床上,腋窝处瘢痕大多穿戴压力衣,需配2~3套,每日替换和清洗,一段时间后压力衣松弛,需重新定制,每天除清洗、换药外都坚持佩戴;每次脱下时间尽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部烧伤后压力可控性辅助活动支具,包括支撑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托具(101)、第二托具(102)和支撑板(103),所述支撑组件(1)的表面安装有加压组件(2),所述加压组件(2)包括气囊袖套(201)、布袋(202)、微型气泵(203)和连通管(204),所述气囊袖套(201)安装于支撑板(103)的顶部,所述布袋(202)与第一托具(101)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泵(203)位于布袋(202)的内腔,所述连通管(204)的两端分别与气囊袖套(201)的进气口和微型气泵(203)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支撑板(103)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部烧伤后压力可控性辅助活动支具,包括支撑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托具(101)、第二托具(102)和支撑板(103),所述支撑组件(1)的表面安装有加压组件(2),所述加压组件(2)包括气囊袖套(201)、布袋(202)、微型气泵(203)和连通管(204),所述气囊袖套(201)安装于支撑板(103)的顶部,所述布袋(202)与第一托具(101)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泵(203)位于布袋(202)的内腔,所述连通管(204)的两端分别与气囊袖套(201)的进气口和微型气泵(203)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支撑板(103)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支架(301)、第一齿圈(302)、第二齿圈(303)、螺纹孔(304)和紧固螺栓(305),所述支架(301)与第一托具(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圈(302)与第二齿圈(303)啮合,所述支撑组件(1)的表面还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插扣(401)、按扣(402)、第一弹力带(403)和第二弹力带(404),所述插扣(401)、按扣(402)、第一弹力带(403)和第二弹力带(404)均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托具(101)的正面和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肩部烧伤后压力可控性辅助活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具(102)位于第一托具(101)的一侧,所述支撑板(103)位于第一托具(101)表面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肩部烧伤后压力可控性辅助活动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2)还包括第一勾面(205)和第一绒面(206),所述第一勾面(205)固定于气囊袖套(201)的底部,所述第一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燕,杨述鸣,邓淑坤,李嫜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