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647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包括:底板上设有隧道模型和首尾闭合的导管,隧道模型内侧布置有导管,轨道模型与导管的外侧壁固定,列车模型行走在轨道模型上,导管侧壁上设有导槽;多个依次连接的架体布置在导管内;位于首端的架体上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穿过导槽后与列车模型固定,位于尾端的架体与喷气件连接,喷气件的喷气端的喷射方向与位于尾端的架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本技术导管内部设有驱动部,喷气件能够带动架体在导管内移动,架体上设有与列车模型连接的连接件,因此,列车模型能够被喷气件推动,结合首尾闭合的轨道模型,列车模型能够达到较高的运行速度,满足试验期间列车模型的速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隧道试验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1、列车在经过隧道时,列车前方会产生气压波动,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相关人员模拟相关场景来进行试验,判断不同列车运行时速对应的上述气压波动的规律,以此研究相应的缓解措施。

2、现有的上述试验设备,轨道模型是笔直的,轨道模型上安装有隧道模型,列车模型上自带动力,列车模型穿过隧道模型后,利用相关传感器来监测轨道内气压以及气流等变化。然而,由于列车模型体积有限,轨道模型长度也有限,列车模型自身安装的驱动装置无法给列车模型提高足够的驱动力,列车模型的运行速度比较低,无法满足列车高速穿过隧道时的场景,模拟效果不理想。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推动列车模型(1)进出隧道模型(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的纵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导管(4)的顶面居中开设有所述导槽(40),所述轨道模型(5)设有两条且均与所述导管(4)的外顶壁固定,所述导槽(40)限位在两个所述轨道模型(5)之间;所述导管(4)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41),所述安装孔(41)处封堵有挡板(18),所述架体(6)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推动列车模型(1)进出隧道模型(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的纵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导管(4)的顶面居中开设有所述导槽(40),所述轨道模型(5)设有两条且均与所述导管(4)的外顶壁固定,所述导槽(40)限位在两个所述轨道模型(5)之间;所述导管(4)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41),所述安装孔(41)处封堵有挡板(18),所述架体(6)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支撑轮(16)和限位轮(17),每个所述架体(6)上均转动支撑有多个所述支撑轮(16)和多个所述限位轮(17),所述支撑轮(16)和所述限位轮(17)的轮心线均与所述架体(6)的行进方向垂直;所述支撑轮(16)的轮心线水平布置,多个所述支撑轮(16)的外侧壁均与所述导管(4)的内底壁滚动抵接;所述限位轮(17)的轮心线竖向布置,多个所述限位轮(17)的外侧壁各自与所述导管(4)的两内侧壁滚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列车气动效应试验用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件包括储气罐(8)、电源(9)、电磁阀(10)、加气管(11)、开关(12)、喷嘴(13)以及阀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雨菲马伟斌郭小雄梁晨李山朵随意郑泽福常凯许学良张景煜梁策贾景超马晓璇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