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52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CART细胞的靶向改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CAR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特异性识别造血干细胞的受体蛋白,从而实现靶向识别;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开发一种纳米载体或微球系统,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装载其中,以提高其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选择,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作为载体,确保其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并能够在完成输送任务后安全降解;体内追踪与监测,引入荧光或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CART细胞的输送路径和靶向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CART细胞的靶向识别和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但不限于生物医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t细胞是指经基因修

2、饰后,能以mhc非限制性方式识别特定目的抗原,并且持续活化扩增的t细胞。2012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年会中指出生物免疫细胞治疗已经成为手术、放疗、化疗外的第四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并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必选手段。car-t细胞回输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中最明确有效的免疫治疗形式。大量研究表明,car-t细胞可以有效的识别肿瘤抗原,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3、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4、靶向性问题:如何确保cart细胞能够准确识别并靶向输送至特定的造血干细胞。

5、输送效率:如何提高cart细胞的输送效率,确保其在体内能够稳定并高效地将造血干细胞输送到目标部位。

6、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确保cart细胞在输送过程中及输送后对人体无害,并能够在体内安全降解或被代谢。

7、鉴于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8、(1)传统cart细胞缺乏对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导致靶向输送效率低;

9、(2)现有输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差,难以在血液中长时间保持活性;

10、(3)缺乏有效的体内追踪和监测技术,无法实时评估cart细胞的输送路径和靶向效果;

11、(4)现有技术在提高抗肿瘤效果和降低副作用方面也存在显著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及系统。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的智能系统,包括:

3、靶向改造模块,用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car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特异性识别造血干细胞的受体蛋白,实现靶向识别,包括以下子模块:

4、目标识别受体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造血干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受体蛋白;

5、基因工程工具选择子模块,用于利用crispr/cas9、talens或zfn等基因编辑工具对car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6、载体构建子模块,用于构建含有靶向受体基因的表达载体,如腺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等;

7、基因转染子模块,用于通过病毒转染、脂质体转染或电转化等方法,将靶向受体基因导入cart细胞中;

8、筛选与验证子模块,用于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转染后的cart细胞进行筛选,验证其是否成功表达特异性受体蛋白;

9、输送系统优化设计模块,用于开发一种纳米载体或微球系统,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装载其中,以提高其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

10、生物相容性材料选择模块,用于选择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作为载体,确保其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并能够在完成输送任务后安全降解;

11、体内追踪与监测模块,用于引入荧光或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cart细胞的输送路径和靶向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12、数据分析与反馈模块,用于综合分析体内追踪与监测数据,评估cart细胞的靶向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靶向改造和输送系统设计。

13、通过上述智能系统,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cart细胞的精准靶向改造和高效输送,确保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靶向识别能力,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15、s1:cart细胞的靶向改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car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特异性识别造血干细胞的受体蛋白,从而实现靶向识别;

16、s2: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开发一种纳米载体或微球系统,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装载其中,以提高其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

17、s3: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选择,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作为载体,确保其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并能够在完成输送任务后安全降解;

18、s4:体内追踪与监测,引入荧光或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cart细胞的输送路径和靶向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19、进一步,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20、(1)目标识别受体的确定:首先确定造血干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受体蛋白,这些受体能够被设计用于cart细胞的靶向改造;

21、(2)基因工程工具的选择:利用crispr/cas9、talens或zfn等基因编辑工具,对car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22、(3)载体构建:构建含有靶向受体基因的表达载体,如腺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等;

23、(4)基因转染:通过病毒转染、脂质体转染或电转化等方法,将靶向受体基因导入cart细胞中;

24、(5)筛选与验证: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转染后的cart细胞进行筛选,验证其是否成功表达特异性受体蛋白。

25、进一步,所述s2,包括以下步骤:

26、(1)纳米载体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纳米载体,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等,这些载体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27、(2)纳米载体的制备:通过乳化-溶剂蒸发法、共沉淀法或超声法等方法,制备纳米载体,并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装载其中;

28、(3)表面修饰: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修饰,使其具有靶向识别和长循环的功能,例如,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可以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

29、(4)载体与cart细胞的结合: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等方法,将cart细胞固定在纳米载体上,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30、(5)稳定性测试: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测试纳米载体-cart细胞复合体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

31、进一步,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32、(1)材料筛选:选择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壳聚糖、透明质酸等,这些材料需要经过fda认证,确保其在体内的安全性;

33、(2)材料制备:根据所选材料的特性,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制备,如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等;

34、(3)生物相容性测试: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体内生物降解实验等,验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确保其在完成输送任务后能够被体内安全代谢或降解;

35、(4)功能性改造:在材料中引入功能性基团,如抗体、肽段等,以增强其靶向性和稳定性。

36、进一步,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37、(1)标记物的选择:选择适合体内成像的标记物,如荧光染料(fitc、rhodamine)、磁性纳米粒子(fe3o4)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改造模块进一步包括:

3.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优化设计模块进一步包括:

4.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追踪与监测模块进一步包括:

5.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中的输送系统优化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6.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改造模块进一步包括:

3.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优化设计模块进一步包括:

4.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追踪与监测模块进一步包括:

5.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基于cart技术的造血干细胞靶向输送方法中的输送系统优化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6.一种基于ca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