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损伤检测,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桥梁、隧道、楼房等结构数量逐渐增多,而混凝土材料由于其易于取材,施工方法简单的特点而广泛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混凝土结构数量逐年增多,破损情况也逐年增多,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混凝土结构健康安全,对混凝土损伤情况进行检测评定是一项基础性检测项目。
2、混凝土裂缝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混凝土结构损伤,混凝土裂缝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项目。混凝土裂缝出现位置和结构物的受力方式有较大关系,例如混凝土梁裂缝大多出现在梁底部或者梁侧面,混凝土隧道裂缝主要出现在拱顶位置,楼房框架结构经常出现不均匀裂缝等。
3、对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位置,普遍的情况是检测人员不易到达,损伤检测不够彻底。现有无人化检测方法例如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桥梁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优点是机动性较强且对桥梁结构的覆盖面广,检测方法大多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采集,而裂缝宽度数据在毫米级,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桥梁检测方法无法对桥梁表面进行高精度检测。对于固定在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裂缝观测单元(3),以及若干个个数相同的受力平衡单元(1)和转向驱动单元(2),受力平衡单元(1)和转向驱动单元(2)依次首尾相连后形成辅助框体,裂缝观测单元(3)固定在辅助框体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电机(4)包括一个转动部件(16)和固定部件(17),所有的扇叶(5)沿周向均匀固定在转动部件(16)的外壁上,固定部件(17)分别位于转动部件(16)竖直方向的两端,支撑环(6)内固定有一对连杆组件,分别沿水平方向与固定部件(17)的上下端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裂缝观测单元(3),以及若干个个数相同的受力平衡单元(1)和转向驱动单元(2),受力平衡单元(1)和转向驱动单元(2)依次首尾相连后形成辅助框体,裂缝观测单元(3)固定在辅助框体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电机(4)包括一个转动部件(16)和固定部件(17),所有的扇叶(5)沿周向均匀固定在转动部件(16)的外壁上,固定部件(17)分别位于转动部件(16)竖直方向的两端,支撑环(6)内固定有一对连杆组件,分别沿水平方向与固定部件(17)的上下端一一对应,每个连杆组件包括4~8个沿支撑环(6)径向均匀分布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外侧端固定在支撑环(6)的内壁上,每个连接杆的内侧端固定在固定部件(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件(24)包括u型支架和中心轴,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在u型支架的两个顶点之间,中心轴位于u型支架的外侧,中心轴上固定有芯轴(22),芯轴(22)上转动设置有转向电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块(18)为弧形块,限位块(18)的弧度对应的曲率与支撑架(7)中内侧圆弧相应的曲率相同,限位块(18)中开设有内径与固定轴(11)直径相同的通孔,限位块(18)通过所述通孔固定在固定轴(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架(8),所述的定位架(8)包括分布在轮胎(9)两侧的第一定位架(20)与第二定位架(21),第一定位架(20)下侧的圆型通孔固定插接在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芳文,何岚清,李滋润,陈澳,王亚梅,李强,沈旭阳,庄陆洲,王浩,闫嘉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