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涤纶及其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4947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涤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涤纶及其整理工艺。该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织物依次浸轧在壳聚糖溶液和植酸溶液中,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喷涂在涤纶织物一侧上。该整理工艺在赋予织物阻燃性能的同时还增添了单向导湿能力以及辐射制冷效果,由此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涤纶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涤纶及其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1、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的优势出口产业,其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为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合成纤维因强度大、可大量生产等优点,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并使用。其中,涤纶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尺寸稳定性好、耐磨的优点,其制成的衣服不皱、不缩、不变形、美观挺括,且易洗快干、结实耐穿,被应用于生活各方面。但是涤纶具有以下缺点:

2、1、涤纶是可燃纤维,且在燃烧过程中易形成熔滴,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场合,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阻燃抗熔滴整理。目前通常采用卤系阻燃剂对涤纶进行阻燃整理,如申请号为200710038826.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织物的阻燃剂,该阻燃剂为卤代烷基磷酸酯的多胺盐低聚物,同时含有磷、氮、某卤素三种阻燃元素,阻燃性能可达b1级。但是卤系阻燃剂如六溴环十二烷等,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悪英等有毒气体,使用过程中易迁移,并在生物体内累积,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3、2、涤纶不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导致其在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织物依次浸轧在壳聚糖溶液和植酸溶液中,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喷涂在涤纶织物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整理工艺为:将壳聚糖用1wt%的醋酸溶液溶解制成0.5~2wt%的壳聚糖溶液,加入3~5g/L丙二酸、3~5g/L醋酸钠和0.2~0.4g/L渗透剂,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5~6.5h,得到壳聚糖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酸溶液的整理工艺为:在50~300g/L的植酸水溶液中加入0.2~0.4g/L渗透剂,搅拌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织物依次浸轧在壳聚糖溶液和植酸溶液中,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喷涂在涤纶织物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整理工艺为:将壳聚糖用1wt%的醋酸溶液溶解制成0.5~2wt%的壳聚糖溶液,加入3~5g/l丙二酸、3~5g/l醋酸钠和0.2~0.4g/l渗透剂,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5~6.5h,得到壳聚糖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酸溶液的整理工艺为:在50~300g/l的植酸水溶液中加入0.2~0.4g/l渗透剂,搅拌均匀得到植酸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涤纶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后,依次进行第一次二浸二轧、第一次烘干、第一次焙烘、第二次二浸二轧、第二次烘干和第二次焙烘;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固化剂的混合溶液均匀喷涂在涤纶织物一侧上,固化后得到阻燃涤纶;所述第一次二浸二轧在壳聚糖溶液进行,所述第二次二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阿景王富城钱中雅韩中华董锋曹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