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456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接线盒,包括盒盖、盒体、旁路二极管、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的盒体底壁内表面上依次形成有若干固定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主体部,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一端的线缆固定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另一端的具有大致呈∪字形端面的端子容置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端面大致呈∩状;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开口的梯形,在梯形拐角处采用圆弧设计,梯形侧面与下底面圆弧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大致呈椭圆状的通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盒,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快速接线盒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紧张,太阳能电池推广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与其密切相关的快速接线盒也逐步开始大批量的使用。现有的用于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接线盒,一般包括有端子、接线座以及旁路二极管,安装旁路二极管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反向充电损坏光电池,以及防止一个光电池短路时整个电池组都无法使用。因此,旁路二极管的安装是否可靠以及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线盒的工作品质。有鉴于此,市场需求一种新型的快速接线盒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旁路二极管安装可靠、散热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快速接线盒。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接线盒,包括盒盖、盒体、旁路二极管、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的盒体底壁内表面上依次形成有若干固定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主体部,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一端的线缆固定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另一端的具有大致呈∪字形端面的端子容置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端面大致呈∩状;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开口的梯形,在梯形拐角处采用圆弧设计,梯形侧面与下底面圆弧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大致呈椭圆状的通孔。 对应旁路二极管的设置,所述第二端子在整个长度方向的中间处设置有缺口,在第二端子上底面处保持一体设计。 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包括一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以及由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向下弯折形成的二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在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卡口,而在所述侧壁下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缺口。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大致呈开口式矩形状,由盒体底壁内侧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三个侧壁围合而成;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对应第一端子上面设置的通孔设置,由盒体底壁内侧向上凸伸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块邻近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一、第二固定块之间形成有容置邻近第一端子主体部的容置部侧壁的容置槽;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四个卡块,分别对应于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卡口设置;在第三固定部的中间对应第二端子上设置的定位孔设置有而定位柱。 在第一固定部的二侧壁邻近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的容置部侧壁的固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接线盒的端子结构以及构成的改进,开发出一种具备双功能的第一端子,同时具备良好散热和导电的双重功效,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另外,本技术还通过设计一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开口梯形的第二端子,使得旁路二极管安装牢固可靠。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快速接线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快速接线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快速接线盒移去盒盖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快速接线盒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快速接线盒的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端面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快速接线盒9,包括盒盖1,盒体2,若干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第三端子5、第四端子6、旁路二极管7及线头固定座8。其中,所述盒体2包括盒体底壁20和四面侧壁21,在底面20上依次形成有若干端子固定部22;在所述盒体2的一端侧壁上对应端子固定部22设置有供接线插头插入的接线接头23。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3由材料铜(尤其是紫铜)制成,是一种同时兼具导电和散热功能的双功能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主体部31,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31一端的线缆固定端32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31另一端的具有大致呈∪字形端面的端子容置部33,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31包括一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310以及由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310向下弯折形成的二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311,整个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端面大致呈∩状,在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310与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311连接的弧形拐角处分别形成有旁路二极管管脚插入孔312,而在同一侧的两个旁路二极管管脚插入孔312之间还设置有放置孔313,以便拆装旁路二极管7;在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311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卡口314,而在所述侧壁311下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缺口315;所述容置部33包括一容置部底壁330,由容置部底壁330向上弯折形成二容置部侧壁331,其中一容置部侧壁331与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310圆角连接为一体,在容置部底壁330邻近第一端子主体部31一侧开设有通孔332;而在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容置部侧壁331上形成有一朝外凸伸的圆弧状凸起334,在该侧壁的顶端形成有向内倾斜的挡块333;所述线缆固定端32包括一呈圆柱状的线缆插头收容部321以及与该线缆插头收容不321相连朝外延伸形成的呈平板状的线缆固定支架322。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二端子4是一个弹性固定端子,其主要用来固定旁路二极管管脚,该第二端子4的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较长的底面)开口的梯形,在梯形拐角处采用圆弧设计,梯形侧面与下底面圆弧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大致呈椭圆状的通孔41,对应旁路二极管的设置,该第二端子4在整个长度方向的中间处设置有缺口42,在第二端子4的上底面(较短的底面)处保持一体设计;此外,第二端子的上底面中部一缺口42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二定位孔。所述第三端子5为一弹性片,大致呈σ状,该第三端子5的一个垂直边50贴靠于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容置部侧壁331的内侧面上,第三端子5的自由端上部设置有一矩形孔51,矩形孔51的前端卡套并固定在所述的容置部侧壁331上。所述第四端子6是一个弹性涨紧片,大致呈U形,其一侧壁61与第一端子3的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容置部侧壁331紧靠设置。 所述端子固定部22包括第一固定部221,第二固定部222及第三固定部223,所述第一固定部221大致呈开口式矩形状,由盒体底壁20内侧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三个侧壁围合而成,朝向接线接头23的方向为开口2210;在二侧壁邻近开口2210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容置部侧壁331的固定槽2211;所述第二固定部222包括第一固定块2221和第二固定块222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2221对应第一端子3上面设置的通孔332设置,由盒体底壁20内侧向上凸伸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块2222邻近所述第一固定块2221设置,在第一、第二固定块2221、2222之间形成有容置邻近第一端子主体部31的容置部侧壁331的容置槽2223,所述第一固定块2221的截面形成大致呈直角梯形状,而所述第二固定块2222的截面形成大致呈矩形状。所述第三固定部223包括四个卡块2231,分别对应于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311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卡口314设置;在第三固定部223的中间对应第二端子4上设置的定位孔设置有而定位柱24。 组装时,先将第二端子4上设置的定位孔对应于定位柱24安装好,然后将第一端子3同时固定在第一、第二、第三固定221、222、223上,远离第一端子主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接线盒,包括盒盖、盒体、旁路二极管、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的盒体底壁内表面上依次形成有若干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主体部,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一端的线缆固定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另一端的具有大致呈∪字形端面的端子容置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端面大致呈∩状;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开口的梯形,在梯形拐角处采用圆弧设计,梯形侧面与下底面圆弧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大致呈椭圆状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接线盒,包括盒盖、盒体、旁路二极管、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的盒体底壁内表面上依次形成有若干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主体部,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一端的线缆固定端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子主体部另一端的具有大致呈∪字形端面的端子容置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端面大致呈∩状;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面形状大致呈倒置的下底面开口的梯形,在梯形拐角处采用圆弧设计,梯形侧面与下底面圆弧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大致呈椭圆状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对应旁路二极管的设置,所述第二端子在整个长度方向的中间处设置有缺口,在第二端子上底面处保持一体设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包括一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以及由第一端子主体部底壁向下弯折形成的二第一端子主体部侧壁,在所述第一端子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岚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