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结构、轮足复合式机器人底盘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442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足结构,其包括相互铰接的大臂和小臂,大臂的远离小臂一端铰接在一支架上,大臂和支架之间还铰接有大臂油缸,支架上还安装有关节电机,关节电机通过连杆与小臂铰接,大臂油缸和连杆分别位于大臂的相对两侧,支架安装在一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向电机和大臂分别位于支架的相对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足结构的轮足复合式机器人底盘及其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足结构、轮足复合式机器人底盘及控制方法,底盘在越野环境中具有高通过性、高负荷性和高灵活性,综合轮式底盘在平坦路面的高效率和足式机器人在崎岖路面的越障能力,能够根据路面状况或者障碍物信息自动选择前进模式,达到较高的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底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机器人底盘的足结构、使用该足结构的机器人底盘以及该底盘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机器人底盘逐渐在工业建设、灾害抢险、军事国防等领域展现出传统车辆无法比拟的作用,随着复合材料、电驱技术、控制技术和底盘集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底盘不仅仅能保障物资的高效运输,还在一些诸如火灾、地震的危险场景中代替人类完成远距离的侦测和营救任务。现有机器人底盘中常见的形式有轮式机器人底盘、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和腿足式机器人底盘,轮式机器人底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机器人底盘运动方式,主要适用于室内或者较为平整的户外环境,轮式机器人底盘由于结构特点,存在通过性弱、越野能力不足的问题;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对道路环境的适应性更强,适合野外和户外城市环境,该种驱动方式不易打滑、牵引力大、越野性能强,但其速度较低、运动噪声大;腿足机器人底盘针对高低落差较大的地形而设计,可以运行在任何轮式不能工作地表面上,甚至可以跳过、跨过障碍物,但腿足机器人机械设计难度大,重心控制不稳,对控制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大臂和小臂,所述大臂的远离小臂一端铰接在一支架上,所述大臂和支架之间还铰接有大臂油缸,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关节电机,所述关节电机通过连杆与小臂铰接,所述大臂油缸和连杆分别位于大臂的相对两侧,所述大臂油缸通过自身伸缩能够让大臂与支架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所述关节电机通过驱动连杆能够让小臂与大臂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所述支架安装在一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向电机和大臂分别位于支架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油缸的缸筒一端铰接在支架上,所述大臂油缸的活塞杆一端铰接在大臂上。

<p>3.一种使用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大臂和小臂,所述大臂的远离小臂一端铰接在一支架上,所述大臂和支架之间还铰接有大臂油缸,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关节电机,所述关节电机通过连杆与小臂铰接,所述大臂油缸和连杆分别位于大臂的相对两侧,所述大臂油缸通过自身伸缩能够让大臂与支架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所述关节电机通过驱动连杆能够让小臂与大臂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所述支架安装在一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向电机和大臂分别位于支架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油缸的缸筒一端铰接在支架上,所述大臂油缸的活塞杆一端铰接在大臂上。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足结构的轮足复合式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的左前侧和右前侧分别安装有足结构,每个所述足结构中的小臂位于大臂的下方,位于车架总成左前侧的足结构为左足结构,位于车架总成右前侧的足结构为右足结构,所述左足结构的转向电机固定设在车架总成的左前侧,所述右足结构的转向电机固定设在车架总成的右前侧,所述左足结构的大臂和小臂的铰接处铰接有左前电动轮,所述右足结构的大臂和小臂的铰接处铰接有右前电动轮,所述车架总成的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安装有左后电动轮和右后电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彪于斌朱炳辉金鑫岳芸鹏李建航张骁李将彬吴建洋罗霄张冉蒋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