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是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建设进程加快,穿山隧道越来越多。随着技术设备的升级隧道越来越遵循“裁弯取直”的原则,于是不可避免的穿越富水地层;水会对隧道衬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尽可能的排出围岩中的水。
2、现有的隧道防排水结构通常采用环向或梅花桩形式,通过在围岩中打入多根排水盲管进行排水。然而,这种方法需要牺牲一些衬砌的完整性,增加了衬砌结构失稳的风险。此外,目前的隧道防排水方式主要依靠水的渗流作用进行排水,依赖于自然坡度或排水渠道,导致排水效率低、速度慢。虽然电渗法可以用于排水,但完成排水后需要处理电极材料,造成材料损耗。而且,现有的防排水措施施工工序复杂,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寻找更高效、简便且环保的隧道防排水解决方案。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包括电源(1)、阳极(2)、阴极(3)、第一排水管(6)、第二排水管(7)和开设在隧道内侧的盲沟(5),其特征在于:阳极(2)和阴极(3)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阳极(2)和阴极(3)均设置有多个,阳极(2)位于阴极(3)的正上方,阳极(2)和阴极(3)均从盲沟(5)内穿过,第二排水管(7)设置有两个且分布在隧道底部的两侧,每个盲沟(5)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第一排水管(6)的底端与第二排水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包括电源(1)、阳极(2)、阴极(3)、第一排水管(6)、第二排水管(7)和开设在隧道内侧的盲沟(5),其特征在于:阳极(2)和阴极(3)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阳极(2)和阴极(3)均设置有多个,阳极(2)位于阴极(3)的正上方,阳极(2)和阴极(3)均从盲沟(5)内穿过,第二排水管(7)设置有两个且分布在隧道底部的两侧,每个盲沟(5)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第一排水管(6)的底端与第二排水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9)包括过滤筒(10),过滤筒(10)的底端与盲沟(5)的底端相连通,过滤筒(10)的底端与第一排水管(6)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的内部安装有滤网(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1)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旋转座(15),所述旋转座(15)的外周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刮板(13),所述刮板(13)的底壁与滤网(12)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围岩电渗法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容器(17)与安装架(11)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套(20),所述丝杆(16)的底部设置在第一伸缩套(20)内,所述顶盘(21)和连接环(23)之间安装有第二伸缩套(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攀峰,程千里,蒙国往,宋作栋,李珍璘,周金桥,陈运波,刘绪文,石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