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403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5
本技术涉及大直径旋挖桩护筒技术领域,公开了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包括下入在海水中的外护筒,通过将外护筒下放至裸岩层处并对其进行临时固定将海水和泥沙进行隔离,为超长牙轮筒钻环切硬岩提供钻进条件,超长牙轮筒钻在外护筒及其自身超长筒身的共同导正作用下,使得环切硬岩形成的环形槽平直完整;环切成槽后,通过环形槽对内护筒进行限位,防止内护筒发生偏斜,使得内护筒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垂直下放,通过在内护筒与外护筒之间填充填充料对内护筒进行加固,再对外护筒进行起拔,并通过合河床流沙冲积使岩面下的泥沙和碎渣将内护筒与环形槽间的空隙不断填充密实,保障内护筒在正常钻进不偏位、不漏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大直径旋挖桩护筒,具体而言,涉及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


技术介绍

1、海域裸岩面施工旋挖桩钢护筒时,采用打桩锤进行钢护筒施工,钢护筒受阻于岩面难以沉入,其底部加劲部分极易出现内卷弯折,导致钢护筒底部漏浆,且钻孔施工时机械钻具容易碰撞钢护筒的弯折部分,出现无法进尺、卡钻具等情况;采用冲击引孔施工,虽能将护筒下放,然而护筒垂直度难以把控,影响后续钻孔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筒难以下放并且下放垂直度难以把控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包括下入在海水中的外护筒,所述外护筒的底部抵接在裸岩层上,所述裸岩层中设有顶部开口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小于外护筒的直径;

3、所述外护筒中下入有内护筒,所述内护筒的下部嵌入在环形槽中,形成下部段;所述内护筒的上部延伸至外护筒中,形成上部段,所述上部段的外侧壁与外护筒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入在海水中的外护筒,所述外护筒的底部抵接在裸岩层上,所述裸岩层中设有顶部开口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小于外护筒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段的外侧壁与环形槽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下部环形间隔,所述下部环形间隔中填充有所述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将内护筒与裸岩层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环形间隔的宽度大于下部环形间隔的宽度,所述填充料为泥砂与碎屑混合形...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入在海水中的外护筒,所述外护筒的底部抵接在裸岩层上,所述裸岩层中设有顶部开口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小于外护筒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段的外侧壁与环形槽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下部环形间隔,所述下部环形间隔中填充有所述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将内护筒与裸岩层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环形间隔的宽度大于下部环形间隔的宽度,所述填充料为泥砂与碎屑混合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的底部抵接在环形槽的底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域裸岩大直径旋挖桩外护筒及内护筒嵌岩埋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的底部与环形槽的底部之间具有底部间隙,所述下部环形间隔中的填充料填充了底部间隙。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霖吴文炎厉焘雷斌杨庆定王凯林泽纯张竞章文锋黄晓峰胡彩侠郭鑫艳任开庭张洪福罗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