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钢混组合劲性柱,是一种在钢筋混凝土柱中加入型钢的特殊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高、刚度大、耐火性好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2、钢混组合劲性柱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混凝土泵送的方式,通过泵送管将混凝土输送,然后进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人工站在捆扎成型的钢筋网上,控制泵送管的位置,使混凝土进行更好更全面的浇筑,而泵送管一般都比较粗,而且尤其在高空的时候,泵送管很容易晃动,这样就导致,有时候,一个人工都能够很好的去控制泵送管,甚至需要两个人去共同控制,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并且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由于捆扎成型的钢筋网的特性,表面不能承受大重量的压力,如果简单采用一个较大的设备去控制泵送管的位置,会很容易导致钢筋网形变,因此,一种小体积小重量且能够代替人工去对泵送管进行控制的装置尤为重要。
3、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及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柱、支撑杆和卡框,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支撑柱上端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杆,所述卡框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端部,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横槽,所述横槽内设有可来回运动的横框,所述横框内设有多个可同步转动且用于横向移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纵槽,所述纵槽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调节框,所述调节框内设有可来回运动的纵框,所述纵框内设有多个可同步转动且用于纵向移动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外侧均设有导流环槽,且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外侧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横穿导流环槽;位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柱、支撑杆和卡框,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支撑柱上端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杆,所述卡框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端部,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横槽,所述横槽内设有可来回运动的横框,所述横框内设有多个可同步转动且用于横向移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纵槽,所述纵槽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调节框,所述调节框内设有可来回运动的纵框,所述纵框内设有多个可同步转动且用于纵向移动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外侧均设有导流环槽,且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外侧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横穿导流环槽;位于第一行走轮上的所述导流环槽侧壁上设有可来回运动的第一卡杆,位于第二行走轮上的所述限位槽侧壁上设有可来回运动的第二卡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内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横框固定连接,且第一滑板呈u形,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与第一滑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槽内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端部与调节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内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与横框固定连接,且第二滑板呈u形,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与第二滑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相邻所述连接轴之间设有相连接的同步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混组合劲性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涛,石怀远,李超军,杨庆,张林,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