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芝加哥大学专利>正文

预防和治疗微生物介导的上皮紊乱的物质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312 阅读:22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为诸如聚乙二醇等相对高分子量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任选添加诸如右旋糖苷等保护性聚合物和/或诸如L-谷氨酸等对病原体必要的营养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对肠源性败血症进行预防或治疗的方法,所述肠源性败血症是由于诸如绿脓杆菌等肠道病原体所引发的,所述方法包括施用高分子量聚乙二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对高分子量聚乙二醇的施用进行监测的方法,例如在对肠源性败血症等微生物介导的上皮紊乱进行预防、改善或治疗的方法中进行所述监测。肠源性败血症通常为手术恢复期的哺乳动物的并发症或者由一种疾病或紊乱所引起,为接受预防性治疗的适宜动物提供指征。最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婴儿配方奶粉以及聚乙二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使用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诸如肠源性败血症(gut-derived sepsis)等微生物介导的上皮紊乱进行预防或治疗的物质和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物介导的上皮紊乱,或者异常状态,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大威胁,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系统造成负担。该类紊乱的一个实例是肠源性败血症,其是诸如人类患者等生物体由于罹患烧伤、新生儿小肠结肠炎、严重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炎性肠疾病、以及移植后器官排斥等多种疾病、紊乱、以及病痛等中的任一种病症而造成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已经认识到肠道囊池有可能成为诸如患有严重疾病的住院病人中的微生物介导的败血症的致死病灶。诸如假单胞菌(例如,绿脓杆菌)等微生物病原体具有扰乱小肠上皮屏障的调节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在能引致肠源性败血症的条件性生物体之中的定义性特征。在许多该类感染中,已经鉴别出绿脓杆菌为致病性病原体。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证实肠道为诸如绿脓杆菌等条件性病原体建群的首要位点。对诸如肠源性败血症等微生物介导的上皮紊乱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并不完全成功。基于抗生素的方法的缺陷在于难以为小肠病原体定制抗生素而不使抗生素影响其余肠道菌群。此外,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降低处于异常状态的动物的死亡率的方法,所述异常状态包括上皮表面处于可能发展为微生物介导的紊乱的危险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需要给药的动物施用有效量的聚乙二醇,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至少为5,000道尔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CMD阿尔韦迪
申请(专利权)人:芝加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10日 00:21
    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以杨骏被杀后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引发了西晋亡国和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