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吸能,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吸能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1、缓冲吸能装置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体育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在碰撞或冲击事件中吸收和分散能量,从而减少对人员或设备的伤害。
2、现有的缓冲吸能装置一般采用吸能合金,通过吸能合金自身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冲击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3、然而,吸能合金变形之后无法自主恢复原样,降低了缓冲吸能装置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结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缓冲吸能装置在受到冲击之后无法恢复原样、无法重复再利用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包括:
3、至少两条缓冲吸能板件,每条缓冲吸能板件上均开设有拼接插槽,缓冲吸能板件之间通过拼接插槽构成交叉连接结构;
4、缓冲吸能板件包括相间设置的镍钛合金层和缓冲吸能层,其中,镍钛合金层和缓冲吸能层之间的厚度比例范围为0.1-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连接结构的长度和高度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连接结构的厚度与长度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板件还包括两层所述镍钛合金层、以及一层所述缓冲吸能层,其中,所述缓冲吸能层夹持于两层所述镍钛合金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缓冲吸能板件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连接结构的长度和高度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连接结构的厚度与长度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板件还包括两层所述镍钛合金层、以及一层所述缓冲吸能层,其中,所述缓冲吸能层夹持于两层所述镍钛合金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缓冲吸能板件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冲吸能板件为两条时,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世杰,刘何龙,李昊航,杨英,周猛,崔文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