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及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262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及操作方法,属于精密仪器技术领域,所述智能培训系统包括便携式智能培训仪、操作者身份与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匹配单元、数据汇聚分析单元、信息共享单元;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采用两个微型风扇供风,实现分别与打开氧气阀和按动补气压板动作相关联,通过内置电池、动作采集模块和通信控制板,能够实现操作动作采集和无线方式把数据传输给匹配单元;匹配单元能够与1‑40台智能培训仪并发通信,数据汇聚分析单元把多台多人次匹配单元的数据进行汇聚,分析当前操作每个动作细化操作用时、动作齐套性、总用时是否在30s内达标判断、是否所有人员达标等,把分析结果发给信息共享单元。信息共享单元展示操作成效,并动态实时刷新当前操作者结果,供操作者浏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培训模式“不实时、不精准、不达标、不高效”等缺点,进行实操性智能化设计,实现“全员达标、精准监测、按需操作、过程可溯”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矿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根据事故分析,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爆炸时,大多数现场遇难人员是因窒息而亡,没有及时可靠快速地使用自救器开展自救和互救。现实存在以下问题和痛点:

2、1)矿山企业缺乏有效手段,不能实时、动态、全员地准确掌握入井人员自救器操作情况,导致矿工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3、2)目前培训过程以教学和演示为主,培训频次低,且无法有效监督和考核每名矿工按正确的方式快速实际操作自救器到位达标情况。缺乏逐一有效培训模式和装备,来保障全员准确操作达标,一个都不漏掉;

4、3)培训不严谨和规范,使用一些报废的自救器随意进行简单地操作一下,无法进行过程量化,造成矿工掌握技能不扎实,对自救器功能和正确使用印象不深刻,以至于在危险环境中,慌忙逃窜,而不是第一时间快速启动自救器进行自救;

5、4)传统培训模式往往依靠煤炭企业集中组织培训和考核,培训时间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培训系统包括便携式智能培训仪、操作者身份与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匹配单元、数据汇聚分析单元、信息共享单元,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的数据传送至所述操作者身份与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匹配单元,所述数据汇聚分析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送至所述信息共享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包括上壳体、内支架和下壳体,所述内支架固定在所述下壳体腔内,所述上壳体罩住所述内支架,所述上壳体外侧安装有锁扣,所述内支架上安装有微型风扇、专用风道、气囊口、电池、通信控制板、动作感知传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培训系统包括便携式智能培训仪、操作者身份与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匹配单元、数据汇聚分析单元、信息共享单元,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的数据传送至所述操作者身份与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匹配单元,所述数据汇聚分析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送至所述信息共享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包括上壳体、内支架和下壳体,所述内支架固定在所述下壳体腔内,所述上壳体罩住所述内支架,所述上壳体外侧安装有锁扣,所述内支架上安装有微型风扇、专用风道、气囊口、电池、通信控制板、动作感知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智能培训仪安装有2-4个微型风扇,通过专用风道和气囊口与气囊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自救器操作达标智能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一端连接有口具,口具另一端连接有口具内层罩,所述口具内层罩与口具塞相连,所述口具塞另一端连接有外层罩,口具塞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雨罗明坤赵阳李海龙魏书华邵明辉邱若胜孙景堂林凯利袁兴鲁刘开泰王绪新张德嘉
申请(专利权)人:威世诺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