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57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包括在籽晶背面和石墨烯膜的第一面通过旋涂法涂敷粘接胶水,随后将胶膜烘干;进行第一次真空热压处理;在圆片式籽晶托和所述石墨烯膜的第二面通过旋涂法涂敷粘接胶水,随后将胶膜烘干;进行第二次真空热压处理,在籽晶和籽晶托之间形成碳化膜/石墨烯膜/碳化膜多层复合材料,得到SiC籽晶粘结片;使用尺寸匹配的石墨环封装所述SiC籽晶粘结片,完成粘结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压处理在籽晶和籽晶托之间形成碳化膜/石墨烯膜/碳化膜多层复合材料,再配合石墨环的封装处理,解决了SiC生长背部升华问题,籽晶粘接的成功率以及SiC晶体品质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


技术介绍

1、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特性,如高临界击穿场强、饱和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等,赋予碳化硅材料在高功率、高频和高温等场景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碳化硅晶体的生长工艺有物理气相输运法(physical vapor transport,pvt)、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high-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tcvd)和顶部籽晶液相生长法(top-seed solution growth,tssg)。现有的工艺技术均需要搭配合适的籽晶粘接工艺。由于sic的晶体生长温度较高,通常在2000-2400℃,综合考虑高温耐受性、耐腐蚀性、工艺兼容性,业界一般采用柔性的石墨材料作为籽晶与籽晶托之间的粘接载体。

2、早期的生长工艺通过有机粘接剂将籽晶粘接在籽晶托,经过高温真空碳化,粘接剂转变为碳化膜。此种方法存在两大弊端,其一,籽晶与籽晶托之间存在较大热失配,导致热应力很大;其二,粘接剂通常采用旋涂的方式制备,碳化膜层较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所述粘接胶水的粘度为10~1000mPa·s,旋涂转速500~4000rpm,旋涂时间20~60s,烘干温度50~120℃,烘干时间为2~20min,烘干后所得胶膜厚度为0.5~50μm,膜层厚度均匀性为±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次真空热压处理温度为150~260℃,升温时间为30~120min,真空度小于5Pa,压力为600~1500N,热压时间为30~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所述粘接胶水的粘度为10~1000mpa·s,旋涂转速500~4000rpm,旋涂时间20~60s,烘干温度50~120℃,烘干时间为2~20min,烘干后所得胶膜厚度为0.5~50μm,膜层厚度均匀性为±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次真空热压处理温度为150~260℃,升温时间为30~120min,真空度小于5pa,压力为600~1500n,热压时间为30~12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第二次真空热压处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热压温度为150~260℃,升温时间为30~120min,真空度小于5pa,压力为600~1500n,热压时间为30~120min;第二个阶段热压温度为500~800℃,升温时间为60~240min,真空度小于5pa,压力为600~1500n,热压时间为60~24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抑制sic背部升华的籽晶粘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水为粘接剂的有机溶液;所述粘接剂采用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酸、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采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n,n-二甲基乙酰胺、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伟赵文琪王志勇焦帅帅李晨仪魏德玉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