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223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2
本申请涉及茶叶品质鉴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茶叶品质鉴定方式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基于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待检测茶叶进行评审,获得感官评审得分;确定待检测茶叶的梗茎占比,并确定梗茎占比得分;对待检测茶叶进行香气成分检测,获得待检测茶叶的香气成分含量,并确定香气成分得分;根据待检测茶叶的种类、等级和用途分明确定感官评审得分、梗茎占比得分和香气成分得分的权重;根据感官评审得分、梗茎占比得分和香气成分得分及其对应的权重计算品质得分,根据品质得分判断茶叶品质。本申请提高了茶叶品质检测的准确性,适用于不同种类、等级和用途的茶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茶叶品质鉴定,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茶叶的品种较多,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目前茶叶行业的品质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主要采用传统的茶叶品质检验方法,即在冲泡前后对茶叶进行识别,包括看匀度、看色泽、看条索、看净度、闻香气等方面,根据人自身的感官的评定,评审维度较为单一,重复性差,难以多维度、客观、准确的对茶叶品质做出判断。

2、除传统的茶叶品质检验方法外,现有技术还有两种检测手段,第一种方式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等理化分析手段,但这种方式无法表征茶叶外形特征,检测结果仅基于茶叶的内质品质,未兼顾茶叶的外形品质,而茶叶的外形品质在茶叶综合品质中非常重要,该方法具有片面性,准确性较差。第二种方式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得茶叶的外形品质,而未兼顾茶叶的内质品质,同时茶叶干茶外形往往不能完全反应茶叶真实质量,浸泡后茶叶外形同样重要,比如在乌龙茶中干茶的梗、茎、叶视觉难以辨别,需要浸泡才能区分,也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3、此外,茶产业涉及广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待检测茶叶进行评审,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茶叶的梗茎占比,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梗茎占比确定待检测茶叶的梗茎占比得分,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待检测茶叶进行评审,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茶叶的梗茎占比,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梗茎占比确定待检测茶叶的梗茎占比得分,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检测茶叶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感官、梗茎占比和香气成分的茶叶品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喆张琴袁强马康兰余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