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184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及方法,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该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顶起圆环。该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及方法,通过在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温度控制组件配合循环加热组件,能够及时的感应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变化,从而保证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始终恒定,同时通过在培养箱的内部设置顶起圆环、驱动组件以及旋转离心组件,使得设备能够在需要对细胞进行观察时,自动控制方形培养瓶伸出至培养箱的外侧,不仅避免了传统培养箱因箱门大开而造成温度变化的情况发生,而且还避免了因操作人员手部伸入至培养箱内部而造成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具体为一种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类器官技术是一种体外3d细胞培养的技术。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是一种基于结直肠癌患者来源肿瘤细胞搭建的体外三维模型,通过引入细胞外基质、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等,在体外模拟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微环境,促使患者来源肿瘤细胞自我增殖并组装成结直肠癌类器官。这种模型与结直肠肿瘤组织在细胞特性、分子特征和异质性等方面高度相似,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和使用,成为新型结直肠癌研究模型,补充了结直肠癌细胞系和异种移植模型的不足。

2、而在现有技术中,进行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培养箱对人结直肠癌组织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利用培养液对其进行培养的。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培养箱内部环境的温度恒定,从而保证培养效果,而在细胞培养期间需要定期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拿出并放到显微镜下以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而传统的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在拿取培养瓶时,需要将培养箱箱门打开,操作人员将手部伸入培养箱的内部,然后才能将培养瓶从中取出,打开箱门的同时会影响培养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顶起圆环(2),所述顶起圆环(2)的中部镂空,所述顶起圆环(2)的顶部设置为斜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槽(3)、吹风孔(4)、循环槽(5)、吸风孔(6)、电加热棒(7)、第一马达(8)和风轮(9),所述加热槽(3)开设在培养箱(1)的内部,所述吹风孔(4)等距开设在加热槽(3)的内壁上,所述循环槽(5)开设在培养箱(1)的内部且位于加热槽(3)的下方,所述加热槽(3)与循环槽(5)内部相通,所述吸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顶起圆环(2),所述顶起圆环(2)的中部镂空,所述顶起圆环(2)的顶部设置为斜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槽(3)、吹风孔(4)、循环槽(5)、吸风孔(6)、电加热棒(7)、第一马达(8)和风轮(9),所述加热槽(3)开设在培养箱(1)的内部,所述吹风孔(4)等距开设在加热槽(3)的内壁上,所述循环槽(5)开设在培养箱(1)的内部且位于加热槽(3)的下方,所述加热槽(3)与循环槽(5)内部相通,所述吸风孔(6)开设在循环槽(5)内壁的顶部且位于顶起圆环(2)的内部,所述吹风孔(4)的内部与吸风孔(6)的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电加热棒(7)等距安装在加热槽(3)的内部,所述第一马达(8)安装在培养箱(1)的底部,所述第一马达(8)的输出轴延伸至循环槽(5)的内部,所述风轮(9)固定连接在第一马达(8)的输出轴上且位于吸风孔(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马达(10)、转盘(11)和安装板(12),所述第二马达(10)固定安装在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第二马达(10)的输出轴延伸至培养箱(1)的内部,所述转盘(11)固定在第二马达(10)的输出轴上,所述安装板(12)等距固定在转盘(1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源结直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组件还包括固定套筒(13)、大齿轮(14)、转筒(15)、小齿轮(16)、方形槽(17)和滚珠(19),所述固定套筒(13)固定在培养箱(1)内壁的顶部上且位于第二马达(10)的输出轴外侧,所述大齿轮(14)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13)底部的外侧上,所述转筒(15)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2)远离转盘(11)的一端上,所述小齿轮(16)固定连接在转筒(15)的顶部,所述小齿轮(16)均与大齿轮(14)啮合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张世昌袁安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艺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