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164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涉及建筑外墙技术领域,包括建筑外墙本体,所述建筑外墙本体的外侧设有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建筑外墙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建筑外墙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本技术提供的抗风振建筑外墙,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对接,使得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对接,而限位杆与套筒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簧,使得建筑外墙本体受到荷载后,第一弹簧的弹力将对限位杆进行缓冲,方便了在对建筑外墙本体受到荷载后进行缓冲,以减少建筑外墙本体产生形变的可能,同时第一弹簧将对限位杆进行推动,使得建筑外墙本体可自动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外墙,尤其涉及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


技术介绍

1、抗风振建筑外墙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考虑到抵御风力对建筑外墙产生的振动和压力影响的一种设计理念和技术措施,风振对建筑外墙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工程问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地区风力较大的地方。

2、例如公告号为cn216041916u的一种适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抗风振建筑外墙,包括第一可平动墙板,通过第二固定斜杆与第一可平动墙板连接;在可滑动传力板侧面上设有波纹柔性管道,在建筑外墙上开有穿墙通气孔,波纹柔性管道与穿墙通气孔连通;穿墙通气孔通过能量转换装置与发电装置连接;在可平动墙板与建筑外墙之间设有自复位阻尼器。解决了无法将建筑外墙板的抗风功能与绿色建筑发电功能相结合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由于建筑外墙由多组建筑外墙件组装而成,在受到较大荷载后通常难以复位,导致后续对建筑外墙进行检修需要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建筑外墙受到较大荷载后通常难以复位,导致后续对建筑外墙进行检修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包括建筑外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外侧设有复位部件(2),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外侧还设有连接部件(3),所述复位部件(2)包括固定连接在建筑外墙本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端(21),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对接槽(23),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24),所述第一对接槽(23)和第二对接槽(24)内卡接有同一个连接座(25),所述连接座(25)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套筒(26),若干个套筒(26)分别套设在若干个限位杆(27)的外壁,其中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包括建筑外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外侧设有复位部件(2),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外侧还设有连接部件(3),所述复位部件(2)包括固定连接在建筑外墙本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端(21),所述建筑外墙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对接槽(23),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24),所述第一对接槽(23)和第二对接槽(24)内卡接有同一个连接座(25),所述连接座(25)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套筒(26),若干个套筒(26)分别套设在若干个限位杆(27)的外壁,其中两个限位杆(2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建筑外墙本体(1)对应的一侧,所述限位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所述第一弹簧(28)的另一端搭接在套筒(26)的内部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振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端(22)另一侧的两个螺栓(31),两个螺栓(31)均贯穿对应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积源魏祺郑旭锐陈冬陈天成张威刘余勇阳华罗云青王俊杰陈飞侯佰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