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发热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151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发热结构,发热结构包括:管体,具有腔体和可透红外光的管壁;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中,且与所述管壁至少部分间隔设置,用于辐射红外光并透过管体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元件的横切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所述腔体的横切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与第二尺寸之比大于等于0.65小于1,可实现快速加热气溶胶生成基体使其快速出烟,并且降低发热结构的制造成本,另外还可降低发热元件高温变形的程度,使得发热元件与管体的管壁保持设定的间距;保证发热元件与管体不贴壁的前提下,控制该管体的尺寸不至于过大,进而避免造成抽吸过程中吸阻过大或者与气溶胶生成基体装配困难,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雾化领域,尤其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发热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加热不燃烧雾化领域,一般采用中心发热体加热或周圈发热体加热等加热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发热体产生热量,然后热量通过热传导直接传递给气溶胶形成基质等介质,介质一般会在350摄氏度左右雾化。这种加热方式的缺点是,发热体直接将热量热传导给气溶胶形成基质,这就要求发热体的工作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400摄氏度以内,否则将引起气溶胶形成基质产生异味而影响抽吸口感,但是温度不高直接导致加热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发热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结构,包括:

3、包括:

4、管体,具有腔体和可透红外光的管壁;

5、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中,且与所述管壁至少部分间隔设置,用于辐射红外光并透过管体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

6、所述发热元件在横切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1)包括主体部(111a)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1a)一端的尖顶部(111b),所述主体部(111a)的内部中空且构成至少部分所述腔体(1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12)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1110)中的发热部(1121),所述发热部(1121)呈螺旋柱状,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发热部(1121)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为0.6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1)包括主体部(111a)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1a)一端的尖顶部(111b),所述主体部(111a)的内部中空且构成至少部分所述腔体(1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12)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1110)中的发热部(1121),所述发热部(1121)呈螺旋柱状,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发热部(1121)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为0.6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110)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尺寸为所述腔体(1110)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为0.7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12)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1110)中的发热部(1121);所述发热部(1121)纵长设置,所述发热部(1121)的长度为5mm~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112)上形成有第一高温区,所述第一高温区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体长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体长度的四分之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区的长度为5mm~11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1)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磊张幸福周宏明李日红杜贤武张国
申请(专利权)人: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