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写字楼建造时,通常使用外挂施工升降机运输人员和物料,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2、第一,安全系数不高,外挂施工升降机由于自身结构问题存在倾覆风险,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时必须停运;
3、第二,运输效率不高,外挂施工升降机相比电梯,运输速度慢且不能抵达地下楼层;
4、第三,由于通常没有变频器等设备,耗电量较大,成本高;
5、第四,固定外挂升降机需要破坏大楼外立面,大楼建造结束后,修补外立面耗时耗力。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替代外挂施工升降机的方案,为客户和总包施工单位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安全系数高、运输效率高、爬升速度更快。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包括电梯井和电梯导轨安装平台,所述电梯井的内壁设置有电梯导轨,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的下方设置有提拉平台,所述提拉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房,所述移动机房的下方设置有电梯系统。
3、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包括承重吊梁,所述承重吊梁的外壁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滑轮钢丝绳,所述定滑轮通过滑轮钢丝绳连接有第一支撑钢架,所述第一支撑钢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伸缩钢梁,所述第一支撑钢架的内壁
4、所述提拉平台包括提拉底座,所述提拉底座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第二支撑钢架,所述提拉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所述提拉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卷筒;
5、所述移动机房包括控制平台和主机平台,所述控制平台设置于主机平台的上方,所述控制平台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梯控制柜。
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钢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滑块,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通过滑块与电梯导轨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提拉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靴,所述提拉平台通过导靴与电梯导轨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平台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顶,所述保护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与上方提拉平台的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上的钢丝绳连接组成提拉系统。
9、优选的,所述控制平台与主机平台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支撑钢梁,所述第二伸缩支撑钢梁设置于控制平台与主机平台的底部四周。
10、优选的,所述控制平台的内壁且位于电梯控制柜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额定载荷爬缆器,所述控制平台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钢丝绳卷筒。
11、优选的,所述主机平台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支撑梁,所述曳引机支撑梁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曳引机。
12、优选的,所述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所述主机平台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所述主机平台与电梯轿厢通过电动葫芦连接,所述电梯轿厢的一侧设置有对重,所述对重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电梯轿厢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额定载荷爬缆器的钢丝绳采用2:1绕绳方式,所述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的钢丝绳采用6:1绕绳方式。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与普通项目常见的下置机房井道施工电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上置机房的结构,适用井道的提升高度不受限制,符合超高层电梯的施工要求。而且超高层建筑一般无法满足下置机房施工电梯要求的在底坑侧面剪力墙上开孔并预留机房空间的要求。
16、2、与采用液压顶升模式的上置机房井道施工电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爬缆器及滑轮组提升设备成本更低,无需在井道壁上提前联系总包留孔,而且单次爬升的高度更大,速度更快,提高了大楼建造的效率。
17、3、与同样采用爬缆器及滑轮组施工的上置机房井道施工电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提拉平台代替利用电梯导轨当起吊承重设备的方法,提升过程更加平稳和安全。而且采用6:1绕绳代替8:1绕绳,爬升速度更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包括电梯井(1)和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的内壁设置有电梯导轨(2),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的下方设置有提拉平台(4),所述提拉平台(4)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房(5),所述移动机房(5)的下方设置有电梯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钢架(30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滑块(306),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通过滑块(306)与电梯导轨(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底座(4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靴,所述提拉平台(4)通过导靴与电梯导轨(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50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顶(503),所述保护顶(50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滑轮组(504),所述滑轮组(504)与上方提拉平台(4)的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403)上的钢丝绳连接组成提拉系统。
5.根据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501)的内壁且位于电梯控制柜(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额定载荷爬缆器(507),所述控制平台(50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钢丝绳卷筒(5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平台(50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支撑梁(509),所述曳引机支撑梁(509)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曳引机(5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6)包括电梯轿厢(601),所述主机平台(50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所述主机平台(502)与电梯轿厢(601)通过电动葫芦连接,所述电梯轿厢(601)的一侧设置有对重(602),所述对重(602)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电梯轿厢(60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额定载荷爬缆器(305)的钢丝绳采用2:1绕绳方式,所述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403)的钢丝绳采用6:1绕绳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包括电梯井(1)和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的内壁设置有电梯导轨(2),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的下方设置有提拉平台(4),所述提拉平台(4)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房(5),所述移动机房(5)的下方设置有电梯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钢架(30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滑块(306),所述电梯导轨安装平台(3)通过滑块(306)与电梯导轨(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底座(4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靴,所述提拉平台(4)通过导靴与电梯导轨(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50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顶(503),所述保护顶(50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滑轮组(504),所述滑轮组(504)与上方提拉平台(4)的第二额定载荷爬缆器(403)上的钢丝绳连接组成提拉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内上置机房自爬升施工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501)与主机平台(50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江,蒋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