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121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对基于流控制传送协议的信令处理模块进行过负荷控制,若检测到上述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状态,则在上述信令处理模块管理的信令连接中,确定出过载信令连接,以及确定上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量,根据确定的业务量,分别对确定出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技术中存在的在对基于SCTP的信令处理模块进行过负荷控制时,没有过载的信令连接也发生丢包,从而影响了各个信令连接上传送的信令业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过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互联网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化的通信网络中,如软交换网络、IP信令网络和IP多媒体系统(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 一般采用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传送控制信令,以保证信令传送的效率和可靠性。采用SCTP传送信令的信令节点在SCTP层为信令传送建立SCTP信令连接,信令节点中的SCTP信令处理模块管理各SCTP信令连接,对在各SCTP信令连接上传送的信令进行处理。 若信令节点中的SCTP信令处理模块实际接收的信令业务量远远大于其额定处理的信令业务量,那么可能会导致该SCTP信令处理模块因负荷过大而发生故障。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SCTP信令处理模块过负荷控制方法,主要通过SCTP信令处理模块管理的所有SCTP信令连接共享该模块的信令处理能力来达到对SCTP信令处理模块过负荷的控制,当SCTP信令处理模块过负荷时,针对该模块管理的所有SCTP信令连接同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到基于流控制传送协议的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状态;在所述信令处理模块管理的信令连接中,确定出过载信令连接,以及确定所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量;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量,分别对确定出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到基于流控制传送协议的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状态;在所述信令处理模块管理的信令连接中,确定出过载信令连接,以及确定所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量;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量,分别对确定出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 状态,具体包括获得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接收的信令业务量;并在获得的信令业务量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确定检测到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状态。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 量,具体包括获得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接收的信令业务量和实际应处理的信令业务量;以及 将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接收的信令业务量与实际应处理的信令业务量之间的业务 量差值,作为所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量。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应处理的 信令业务量,具体为根据获得的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接收的信令业务量,在针对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 接收的信令业务量和实际应处理的信令业务量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实际 应处理的信令业务量。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量,分别对确定出 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确定所述过载信令连接的数目;以及根据所述信令处理模块需控制的业务量和确定的过载信令连接的数目,基于预先设置 的规则,确定每个过载信令连接应控制的流量;根据确定的每个过载信令连接应控制的流量,分别对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量,分别对确定出 的过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确定各个局向优先级分别对应的过载信令连接的数目;根据确定的过载信令连接的数目和各过载信令连接对应的局向优先级,基于预先设置 的规则,确定每个过载信令连接应控制的流量;在每个局向中,根据确定的每个过载信令连接应控制的流量,分别对该局向中的各过 载信令连接进行过负荷控制。7. —种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基于流控制传送协议的信令处理模块是否处于过负荷状态;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信令处理模块处于过负荷状态时,在所述 信令处理模块管理的信令连接中,确定出过载信令连接;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