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耕作和管理用的自走式机器。旨在解决已有单履带微型耕作机稳定性差、易被砂土卡塞、不能润滑、易锈蚀和断链等问题。本机包含操作机构、动力机11、与变速箱合为一体的机架1,在机架的下部与变速箱传动相连地装有动力轴5,在机架的前部装有从动轴8,动力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有可拆式的联轴头6。能配装多种农业机具,适用于各种土质和没有机耕道路的山坡地、丘陵地、小块土地、温室、大棚的耕地、耙地、旋耕作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田园管理机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小型的可作农田耕作和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已有的小型自走式农业机械,如手扶拖拉机,由机架、操作机构、动力机、传动机构、行走机构等构成,由于行走机械为轮式结构,不能通过田埂、不能爬45°的山坡、也不能进入田间小道,不能象耕牛一样进入田间进行作业,因此不适用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农耕作业。已有的单履带微型耕作机,其行走机构为置于机架下部的单履带,由于动力机、传动机构等在机架上部,形成上重下轻,稳定性差,操作时劳动强度大,难于掌握,加之履带采用节销式或套筒滚子链条结构,存在履带易锈蚀、被砂土卡塞、不能润滑、断链等问题,因此不能正常使用,难以推广。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行走机构和耕作机构能折换组装、行走稳定的山地田园管理机。本技术采用将机架和变速箱合成一体结构的机架,并将行走机械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合为一体且有可拆式联轴头结构的动力轴和从动轴以拆换行走机构、作业机械来实现其目的。并进一步采用分置在机架的两侧的两条履带的行走机构来实现其目的。本技术的“山地田园管理机”(参见附图),包含机架,机架上的操作机构、动力机(11)、与动力机传动相连的变速箱(3),上述变速箱与机架合为一体结构的机架(1),在机架的下部与变速箱传动相连地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动力轴(5),在机架的前部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从动轴(8),动力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有可拆式的联轴头(6)。本山地田园管理机的行走机构有分别对称于机架两侧固装在动力轴(5)上的两个驱动链轮(17)、和可转动地装在从动轴(8)上的从动链轮(18),在置于机架同侧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套装有呈可拆卸挂节式的一条履带(16),形成置于机架两侧的两条履带,有呈可转动地装在机架上与履带相配合的张紧轮(19)和压带轮(20)。上述的履带(16)有履带板(21),履带板有方形的挂孔的挂板(22)和人字形的挂杆(23),将挂杆穿挂入相邻履带板的挂孔中依次挂连构成环形的履带,在相间的履带板的挂杆上有向履带外侧延伸的人字形的扒地脚(24)。上述的机架(1)的前端可以装有犁铧(27)。-->上述的动力轴(5)的两端可以呈可拆卸式地装有旋耕机(28),旋耕机的芯轴(29)上有由至少两组旋耕刀片组成的组合式旋耕刀具(30)。上述的动力轴(5)的两端或/和从动轴(8)的两端可以各装有行走轮(25),在机架(1)的尾部装有万向结构的转向尾轮(26)。上述联轴头(6)可以呈六方轴形,联轴头的轴端配有锁紧螺母(7)。上述的机架前部和后部可以各有与销轴(10)相配合而连接配套机件的П形接口(9)。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使其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本机采用将机架和变速箱体制成一体的机架结构,加强了整机的牢固强度,其体积小、重量轻。且便于嫁接多种作业配套功能机械,同时保证了配套机械的精度,在本机上上可配套20多种作业机械。二、本机采用双履带结构的行走机构,形成在本机两侧的二个支承面,而已有的微耕机单履带行走机构仅在机器中部有一个支承面,由于双履带的触地面积加宽、增大,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耕作稳定性,大大减轻了耕作者的劳动强度,令操作轻松自如。三、本机采用活动挂节式履带结构,由依次挂连的履带板构成。具有强度大,不易断链;不需要润滑;环形的挂孔与链轮的链齿相啮合,能自行排除履带上的泥土和砂石;出现故障时,松动履带张紧轮,使可自行挂换,其安装、拆卸极为方便。四、本机采用有可拆式的联轴头的动力轴和从动轴,方便折换履带、行走轮、旋耕机,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减轻了重量,旱地作业可选用履带行走,水田作业可改用行走轮行走,解决了履带式微耕机不能进行水田作业的难题。而且符合国内外以旋耕代犁耕的发展趋势。五、本机采用换装行走轮和万向尾轮作为道路行走机构,解决了现在履带或微耕机在道路上行走挖伤路面和软土沉陷、道路行走缓慢等问题,使用本结构,能大大缩短进入田间耕作的转场时间,而且行走稳定可靠,转向自如,每小时可达10公里。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土质和没有机耕道路的山坡地、丘陵地、小块土地、温室、大棚作业的耕地、耙地、旋耕作业,用动力轴驱动配套农业机械,进行收割、抽水、喷雾、发电、运输、粉碎、脱粒、粮食加工等多种作业。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本技术的一种山地田园管理机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安装犁铧时的结构。双点划线示前部的行走轮而示出道路行走结构。-->图2是图1的山地田园管理机下部俯视图。显示由双履带传动的道路行走结构。图3是图2和图4和A-A剖面图。显示动力轴和从动轴两端的六方形的联轴孔轴的结构。图4是图1的山地田园管理机下部俯视图。显示动力轴上安装旋耕机的结构。图5是图1的履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山地田园管理机,如附图所示。由机架、动力机、操纵机构、行走机构、耕作机构等构成。上述的机架1,采用铸造方法将前部的支架2和后部的变速箱3制成整体,支架的上部成为安装动力机的机座。变速箱3采用通常结构,呈上宽下窄并向后倾斜的T字形。在变速箱上部的动力输入轴上装有动力输入皮带轮4。变速箱下部的动力输出轴与本管理机的动力轴5合而为一承,动力轴与机架的纵轴线相垂直而横置于机架。变速箱两侧有与动力轴的两端相对应的轴孔,使动力轴两端伸出轴孔而分别置于机架的两侧。动力轴的两端均制成可拆式的联轴头6,联轴头可以制成六方轴,与配套机件或行走轮的六方形的轴孔相配合后,在联轴头的轴端再配装锁紧螺母7来加以固定。在机架前部的支架2上固装有伸向两侧呈横置的从动轴8。在从动轴的两端也各制有与动力轴两端相同的可拆式的联轴头6,用以配装行走轮。在机架的前部的支架2前端和后部的变速箱3的后端各有П形接口9,以便用销轴10将配套机件配装在П形接口中而安装在本管理机上。支架前端的П形接口的叉口朝向前方,用以配装犁铧等农用机具或机件。变速箱后端的П形接口的叉口朝向后方,用以配装转向尾轮或农作机具、机件。上述的动力机11,可以选用通常的4-6马力的柴油机,动力机固连在支架的机座上。用三角皮带12传动连接动力机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13和变速箱上的的动力输入皮带轮4。动力机通过上述皮带传动机构和变速箱驱动动力轴5旋转运行。在皮带轮外部可安装安全防护罩。上述的操纵机构,采用类似手扶式拖拉机的结构。在变速箱3的顶部安装有扶手架14,扶手架应能根据作业条件和操作者的身高,调整高度,和左右旋转,便于各种作业要求。扶手架有左右对称的两根手把。在变速箱3的尾部安装有通常结构的犁铧升降调节器15,经两根软线与通常的犁铧转动机构传动相连,实现犁铧上下升降,和犁铧的左右转向。上述的行走机构,有履带和行走轮。-->上述履带16,有分别置于机架1左右两侧的两条。两条履带的驱动链轮17分别用断面为六方孔形的轮轴配装在动力轴两端。在从动轴两端也分别用断面为六方孔形的轮轴各配装有可转动地从动链轮18。这种六方孔轴式的联轴结构,能极为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在置于机架同侧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套装有一条履带,形成置于机架左右两侧的两条履带。履带16有呈可转动地装在机架上与履带相配合的通常的张紧轮19和压带轮20。履带由多个铸造的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山地田园管理机,包含机架,机架上的操作机构、动力机(11)、与动力机传动相连的变速箱(3),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机架合为一体结构的机架(1),在机架的下部与变速箱传动相连地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动力轴(5),在机架的前部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从动轴(8),动力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有可拆式的联轴头(6)。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地田园管理机,包含机架,机架上的操作机构、动力机(11)、与动力机传动相连的变速箱(3),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机架合为一体结构的机架(1),在机架的下部与变速箱传动相连地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动力轴(5),在机架的前部装有呈横置地伸向两侧的从动轴(8),动力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有可拆式的联轴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田园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有分别对称于机架两侧固装在动力轴(5)上的两个驱动链轮(17)、和可转动地装在从动轴(8)上的从动链轮(18),在置于机架同侧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套装有呈可拆卸挂节式的一条履带(16),形成置于机架两侧的两条履带,有呈可转动地装在机架上与履带相配合的张紧轮(19)和压带轮(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田园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履带(16)有履带板(21),履带板有方形的挂孔的挂板(22)和人字形的挂杆(23),将挂杆穿挂入相邻履带板的挂孔中依次挂连构成环形的履带,在相间的履带板的挂杆上有向履带外侧延伸的人字形的扒地脚(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赵家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