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车架底盘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多功能交通工具需求的增加,传统车辆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中的行驶需求。轮腿可重构车辆应运而生,这类车辆结合了轮式和腿式结构的优势,能够在平坦道路上高速行驶,同时在复杂地形中能展现出优越的越障能力,特别是在救援、探险和军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2、近年来,随着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车辆结构的发生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型汽车,例如飞行汽车、轮腿式汽车等,新型汽车与传感器融合信息相结合,提前获取车辆本体信息和外部信息,对于车辆调整车身姿态、切换运动模式等先进控制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越障能力和运动平稳性。然而,现有轮腿可重构车辆在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轮腿式结构复杂,不便于驱动,承载能力低,易发生损坏,导致使用寿命短,且控制系统不够灵活,导致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包括车架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盘(1)上安装有轮腿重构悬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腿重构悬架(2)设置为两组,每组轮腿重构悬架(2)的数量为两个,且同一组的两个轮腿重构悬架(2)轴对称分布在前置底盘(101)或后置底盘(102)两侧,其中髋关节电机(201)嵌设在前置底盘(101)或后置底盘(10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204)与连杆二(207)位于同一纵截面上,且贴合板(208)、连杆二(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包括车架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盘(1)上安装有轮腿重构悬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腿重构悬架(2)设置为两组,每组轮腿重构悬架(2)的数量为两个,且同一组的两个轮腿重构悬架(2)轴对称分布在前置底盘(101)或后置底盘(102)两侧,其中髋关节电机(201)嵌设在前置底盘(101)或后置底盘(10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204)与连杆二(207)位于同一纵截面上,且贴合板(208)、连杆二(207)、连杆三(205)和车轮(206)自车架底盘(1)侧壁向外依次错位分布,所述连杆一(204)、连杆二(207)和连杆三(205)始终与膝关节电机(203)输出轴平行,所述车轮(206)轴心线始终与膝关节电机(203)输出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转向驱动电机(301)和同步带(302),所述前置底盘(101)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扭转板(303),所述后置底盘(102)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扭转板(304),第一扭转板(303)与第二扭转板(304)交错分布,所述第二扭转板(304)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05),且传动轴(305)贯穿第一扭转板(303)并与贯穿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向驱动电机(301)嵌设于后置底盘(102)内,且转向驱动电机(301)输出轴与传动轴(305)通过同步带(302)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可重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盘(1)外侧顶部安装有车架主体(4),车架主体(4)包括前车架(401)、后车架(402)和中间连接件(403),前车架(401)和后车架(402)分别对应安装在前置底盘(101)和后置底盘(102)上,且前车架(401)与后车架(402)通过中间连接件(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伟超,张颖曌,沈常丰,李兵兵,殷国栋,高强,刘帅鹏,魏文鹏,王金湘,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