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低温界面张力调控增强纳米发泡的褶皱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005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低温界面张力调控增强纳米发泡的褶皱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溶液和胺类单体溶液混合溶于水中,得到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将所得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置于低温水浴中,以调节气泡的溶解度;将基膜于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中处理,并去除基膜表面多余溶液;用均苯三甲酰氯/正己烷溶液处理所得基膜的表面,反应形成PA层,得到所述褶皱纳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基膜的润湿性,使其充分吸收哌嗪水相溶液,从而加剧界面聚合反应强度,提高了PA层的交联度,高交联度的PA层确保盐截留率不受影响。该技术突破了传统NF膜的水渗透性‑选择性上限,为污水深度处理高性能NF膜制备提供了新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尤其是指一种基于低温界面张力调控增强纳米发泡的褶皱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已成为全球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和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传统的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的需求。膜分离工艺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占据主导地位,纳滤膜(nf)分离具备纳米尺度筛分能力且选择性可控,可高效去除水中小分子污染物和盐类,是实现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再生的重要技术。

2、商用nf/反渗透(ro)膜一般为薄层复合结构,由聚酰胺(pa)层、多孔支撑层、无纺布组成。pa层常通过在支撑层上水相单体和油相单体之间的界面聚合(ip)反应形成。在ro膜制备过程中,由于间苯二胺单体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单体的剧烈反应,界面温度升高,导致水中溶解的纳米气泡逸出,进而形成了粗糙的峰-谷形貌,保障了ro膜的水分子传输有效面积。然而,在nf膜制备过程中,哌嗪(pip)与/tmc反应生成的pa层结构却相对平整,并未具有峰-谷结构,这是由于与mpd/tmc体系相比,pip/tmc体系反应强度较低,难以在界面产生足够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低温界面张力调控增强纳米发泡的褶皱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胺类单体选自哌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10CM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中胺类单体的浓度为0.1-5.0w...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温界面张力调控增强纳米发泡的褶皱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胺类单体选自哌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10cm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胺类单体水溶液中胺类单体的浓度为0.1-5.0wt/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田雅宁戴若彬邱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