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水沉淀,尤其涉及一种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泥水处理厂二沉池大多采用辐流式周进周出池型,即二沉池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均设置在沉淀池周向。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具有独特的环形流态,泥水从沉淀池周向进入,并向沉淀池中心流动,泥水流动至与对侧泥水相遇后折回,在泥水流动的过程中较重的污泥下沉至池底,清水向上流动至沉淀池上部的清水区,然后汇入沉淀池周向的出水机构。但是,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存在以下弊端:(1)沉淀池的中心区域沉淀效率较低:理论上泥水从沉淀池周向进入并向沉淀池中心流动的过程中,泥水会流动至沉淀池中心并与对向水流相遇后折返向沉淀池周向流动,但实际上,池体内水流量较大,泥水流动至沉淀池中心之前就会和对侧泥水相遇并折返,这会导致沉淀池中心位置的较大区域均不参与泥水流动沉淀,属于无效沉淀区域,导致该区域的沉淀效率较低。(2)沉淀池的直径尺寸受限:若沉淀池的直径较大,易受风的影响在沉淀池内形成波浪,进而影响沉淀池内泥水流态和沉淀效果,因此,沉淀池的直径尺寸受限,最大只能设置为50m,难以扩大尺寸并增加泥水沉淀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解决了传统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存在沉淀池的中心区域沉淀效率较低以及直径尺寸受限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
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包括池体、周边配水系统、周边出水系统,还包括中间出水系统;
6、所述池体的内腔包括周边辐流区和中间辐流区;
7、所述周边配水系统用于将泥水从所述池体的周边引入所述池体内;所述周边出水系统用于将泥水沉淀后得到的清水从所述池体的周边排出所述池体;所述中间出水系统用于将泥水沉淀后得到的清水从所述池体的中间区域排入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8、泥水进入所述池体后依据其比重沿第一途径或第二途径沉淀后将清水排出所述池体;所述第一途径为泥水流经所述周边辐流区沉淀后,形成的清水排入所述周边出水系统;所述第二途径为泥水依次流经所述周边辐流区和所述中间辐流区沉淀后,形成的清水汇入所述中间出水系统,随后排入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中间出水系统包括集水箱和中间出水管;
10、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池体的中间区域,所述中间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集水箱的内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11、所述第二途径为泥水依次流经所述周边辐流区和所述中间辐流区沉淀后,形成的清水汇入所述集水箱,再通过所述中间出水管排入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中间出水管上设置提升泵。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中间出水系统还包括中间集水槽,所述中间集水槽的上部开放,所述中间集水槽连通所述集水箱的进水口;
14、形成的清水向上流经所述中间集水槽汇入所述集水箱。
15、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沉淀装置;
16、所述沉淀装置位于所述池体的所述池体的中间区域的上部;
17、所述中间集水槽位于所述沉淀装置的上方;
18、所述第二途径为泥水依次流经所述周边辐流区和所述中间辐流区沉淀后向上流经所述沉淀装置,以进一步沉淀,形成的清水向上流动,经所述中间集水槽收集汇入所述集水箱,再通过所述中间出水管排入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1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沉淀装置的外周围绕设置环形的中间整流板;
20、所述中间整流板用于将所述周边辐流区的水流与所述中间辐流区的水流分隔开。
21、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固定支撑系统;
22、所述固定支撑系统包括中心柱、多个桁架和梁架;
23、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
24、每一所述桁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池体周边,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中心柱上;
25、所述集水箱、所述中间集水槽和所述沉淀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梁架上,所述梁架吊装在多个所述桁架上。
2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沉淀部和第二沉淀部;
27、所述第一沉淀部和所述第二沉淀部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两侧,二者均包括多个沿所述池体的径向间隔设置的斜板或斜管,所述斜板或斜管的上端相对于下端远离所述中心柱,所述第一沉淀部和第二沉淀部之间用于插设所述集水箱。
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箱、所述中间集水槽和所述中间出水管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
29、两个所述集水箱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两侧;
30、两个所述中间集水槽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集水箱的两侧;每一所述中间集水槽均为上端开放的弧形槽体,每一所述中间集水槽的两端与两个所述集水箱的进水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31、两个所述中间出水管的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两个所述集水箱的内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周边出水系统。
32、(三)有益效果
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通过设置中间出水系统,能够促使比重较轻的泥水由周边辐流区流动至中间辐流区进行沉淀并将沉淀形成的清水排入所述中间出水系统,避免泥水流动至池体中心时与对侧泥水相遇并折返,充分利用池体的中间辐流区进行沉淀,以延长比重较轻的泥水的流动路径,促使泥水充分沉淀,提高单位面积二沉池的产水量,并提高池体的有效利用面积和沉淀后的水质。同时,位于池体中心的中间出水系统还能够缓解外界风的干扰,有效减弱波浪对泥水流动的影响,因此,池体的直径可扩大至60m,以扩大泥水容量,并提高泥水沉淀效率。进而,利用周边出水系统和中间出水系统同时出水,可以提高二沉池的表面负荷,提高二沉池的产水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包括池体(1)、周边配水系统(2)、周边出水系统(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出水系统(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出水系统(4)包括集水箱(41)和中间出水管(4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出水管(43)上设置提升泵(4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装置(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5)的外周围绕设置环形的中间整流板(4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撑系统(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5)包括第一沉淀部(51)和第二沉淀部(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41)、所述中间集水槽(42)和所述中间出水管(43)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包括池体(1)、周边配水系统(2)、周边出水系统(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出水系统(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出水系统(4)包括集水箱(41)和中间出水管(4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出水管(43)上设置提升泵(4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设中间出水的辐流式周进周出二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升,李晓岩,李炳,陈雷,谌文静,周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菁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