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78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包括互联条,互联条横截面为半圆形,互联条的平面侧壁朝向电池片,互联条的弧面侧壁朝向光伏玻璃,互联条的弧面侧壁设置有光线反射部,光线反射部用于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本技术通过增大互联条与电池片接触面的方法,减少了电池片受到的应力与破坏,且与此同时,由圆丝互联条切换为半圆形互联条,减少一半的材料使用。通过设置在互联条弧形侧壁的光线反射部,能够将入射至互联条的光线反射至电池片上,提高电池片吸收的光能,增加组件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


技术介绍

1、目前光伏组件普遍使用圆丝互联条作为组件互联条进行使用,由于圆丝互联条整体形状较为规则,在机器精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互联条扭曲导致电池片隐裂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圆丝互联条作为目前使用效果最好的互联条,因为圆丝表面整体较为光滑的缘故,会从各个角度将入射进电池片上的光线反射至玻璃面,再由玻璃将光折射至电池片表面,因玻璃折射率较大,普遍为1.6以上,玻璃折射后光线发射了衰减,减少了电池片对光能的利用,且圆丝互联条与电池片接触的部分经过焊接与层压后,焊接的位置会对电池片造成严重的破坏,正背面栅线位置圆丝焊带重叠焊接将接近击穿电池片,会影响组件的功率产出。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提高光伏组件良品率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包括互联条,所述互联条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互联条的平面侧壁朝向电池片,所述互联条的弧面侧壁朝向光伏玻璃,所述互联条的弧面侧壁设置有光线反射部,所述光线反射部用于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

3、优选的,所述光线反射部包括若干反光槽,若干所述反光槽沿所述互联条的圆心等间隔分布,若干所述反光槽开设在所述互联条的弧面侧壁上。

4、优选的,所述反光槽为半圆形凹槽。

5、优选的,所述反光槽为三角形凹槽。

6、优选的,所述三角形凹槽靠近所述互联条中心的角的角度为30°-75°。

7、优选的,所述光线反射部包括若干反光凸,若干所述反光凸等间隔设置在所述互联条的弧面侧壁上。

8、优选的,所述反光凸为半圆凸。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0、1、通过增大互联条与电池片接触面的方法,减少了电池片受到的应力与破坏,且与此同时,由圆丝互联条切换为半圆形互联条,减少一半的材料使用。

11、2、通过设置在互联条弧形侧壁的光线反射部,能够将入射至互联条的光线反射至电池片上,提高电池片吸收的光能,增加组件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互联条(1),所述互联条(1)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互联条(1)的平面侧壁朝向电池片(3),所述互联条(1)的弧面侧壁朝向光伏玻璃(2),所述互联条(1)的弧面侧壁设置有光线反射部,所述光线反射部用于对入射的光线(4)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反射部包括若干反光槽,若干所述反光槽沿所述互联条(1)的圆心等间隔分布,若干所述反光槽开设在所述互联条(1)的弧面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槽为半圆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槽为三角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凹槽靠近所述互联条(1)中心的角的角度为30°-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互联条(1),所述互联条(1)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互联条(1)的平面侧壁朝向电池片(3),所述互联条(1)的弧面侧壁朝向光伏玻璃(2),所述互联条(1)的弧面侧壁设置有光线反射部,所述光线反射部用于对入射的光线(4)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反光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反射部包括若干反光槽,若干所述反光槽沿所述互联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统胡亭鲍育波刘建伟王启源
申请(专利权)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