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1、金星是太阳系内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质量和体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开展金星探测有助于人类了解太阳系内类地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金星表面大气主要成分包括co2(96.4%)、n2(3.41%)、h2o(0.135%)、惰性气体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这些气体造成金星表面剧烈的温室效应,吸收了大量来自太阳的辐射能,使金星表面温度极高(约467°c),表面大气压力极大(约 92 个地球大气压)。
2、面向金星表面恶劣的环境,由于散热、压力、腐蚀性气体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传统的反推减速推进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应用在金星表面用于着陆器减速降落。因此金星着陆器设计为被动气动减速,使用如降落伞、减速盘等降低着陆速度。虽然金星表面有致密大气层,但是到达金星表面时着陆器的着陆速度也能达到5 ~ 15m/s。如果不采用恰当的缓冲措施,则极有可能会对内部的电子产品造成损伤。因此,需要针对金星表面高温高压的星表环境设计一种简单可靠的缓冲着陆系统。
r/>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套筒、外侧端盖、外侧套杆顶帽、底部耳片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内侧套杆顶帽、内侧套杆、内侧端盖、内侧套筒、溃缩吸能圆环底盘、内侧阻尼弹簧、外侧内部套杆、外侧阻尼弹簧;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的内部为外侧阻尼弹簧、内侧阻尼弹簧,另一端通过外侧端盖和内侧端盖封紧限位;分别位于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内部的外侧内部套杆与内侧套杆通过外侧套杆顶帽和内侧套杆顶帽固定限位;外侧套杆顶帽和内侧套杆顶帽的端头留有铰链孔,通过第二铰链和第三铰链与底部耳片相连接;底部耳片与底部的溃缩吸能圆环底盘固定连接;外侧内部套杆和内侧套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套筒、外侧端盖、外侧套杆顶帽、底部耳片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内侧套杆顶帽、内侧套杆、内侧端盖、内侧套筒、溃缩吸能圆环底盘、内侧阻尼弹簧、外侧内部套杆、外侧阻尼弹簧;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的内部为外侧阻尼弹簧、内侧阻尼弹簧,另一端通过外侧端盖和内侧端盖封紧限位;分别位于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内部的外侧内部套杆与内侧套杆通过外侧套杆顶帽和内侧套杆顶帽固定限位;外侧套杆顶帽和内侧套杆顶帽的端头留有铰链孔,通过第二铰链和第三铰链与底部耳片相连接;底部耳片与底部的溃缩吸能圆环底盘固定连接;外侧内部套杆和内侧套杆分别移动压缩外侧阻尼弹簧和内侧阻尼弹簧,将金星着陆器下降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内能;内侧阻尼弹簧置于外侧套筒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通过下球面的底部四周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突起耳片与下球面连接;所述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通过底部耳片与底部的溃缩吸能圆环底盘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上沿轴向均匀开孔,用于平衡在金星表面着陆过程中的内外气体压力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金星表面着陆的机械阻尼双重缓冲着陆结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徐航,张晓,郑佳奕,王虎军,王飞洋,董浩,褚英志,尤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