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视力训练,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是一种用于训练眼睛调节功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1、经调研,长期的视力调节功能不足是引起近视或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原因之一。翻转拍是有效的调节功能训练装置,可以训练眼睛调节灵敏度,改善调节滞后,改善调节功能不足,预防因长期看近时眼睛调节滞后引起的近视及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
2、现有用于眼睛调节功能训练的翻转拍主要以下两种:
3、1.手动翻转拍,在固定框架上安装4个镜片,通过手动转动手柄,实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切换。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缺点是需要手动翻转镜片,且需要实时手动对准镜片,过程较为繁琐,实用性较差,使用者很难坚持使用。
4、2.头戴式自动横向翻转拍,这种翻转拍带1-2个致动器,能够通过设定的程序实现自动翻转。优点是可实现自动翻转。缺点是一般只能翻转一组镜片,无法调节瞳距;结构限定佩戴框架眼镜时无法使用;构造复杂、整体重量较重;且现有的自动翻转拍没有外接控制线,手动操控时需要抬手按压翻转拍上的按钮,操作灵活度不足。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结构简单轻便、能够调节瞳距、便于操作使用的自动翻转拍。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能够根据佩戴者瞳距大小调节瞳距,具有外接线手动操控和自动控制两种操控方式,便于操控。
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包括壳体、壳盖、头带
4、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其一侧带有弧度用于和额头贴合,与弧度侧相对的一侧敞口,敞口处安装有壳盖封闭壳体;
5、所述头带两端安装于壳体两侧,用于将壳体佩戴于使用者头部;
6、两个所述舵机对称安装于壳体空腔内的两端,舵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出壳盖,输出轴端部安装有舵机臂;每个舵机臂的两端对称安装有镜架,舵机臂一侧镜架安装凸透镜,另一侧镜架安装凹透镜;
7、所述电源、控制电路、oled屏均安装于壳体空腔内,所述电源为控制电路、舵机、oled屏供电;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与舵机电连接,为舵机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微控制器与oled屏电连接,所述oled屏用于显示微控制器的控制菜单;
8、所述操控组件安装于壳体外,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操控翻转拍;所述操控组件包括五向开关和外接控制线,其中五向开关用于瞳距调节、控制菜单选择及参数设定,外接控制线用于手动操控翻转拍翻转。
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为锂离子电池,所述壳体上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电池电连接,为电池充电。
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充电接口、电池均与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电池充电与放电。
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串联于电池供电电路中,所述电源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电池向微控制器、舵机、oled屏供电。
12、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五向开关安装于壳体上,五向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接控制线包括控制线插头、控制线、控制按键,所述控制线一端电连接控制线插头,另一端电连接控制按键;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线接口,所述控制线接口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线插头插接入控制线接口进而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1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镜架包括杆部、镜框部和镜架盖,所述杆部为中空杆,杆部套装于舵机臂一侧,杆部沿轴向设有多个螺钉孔,通过螺钉将镜架杆部与舵机臂固定连接;所述镜框部位于杆部末端,镜框部为圆环状,其内圈设有镜片安装台阶和内螺纹,凸透镜或凹透镜嵌入安装于镜框部内圈的台阶处;所述镜架盖为环状,镜架盖外环设有外螺纹与镜框部的内螺纹连接,用于将透镜固定。
1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盖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与oled屏位置相对应。
1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舵机的转动范围为0-270度。
17、有益效果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抛弃了构造复杂且机构较重的传统电动翻转拍结构,通过头带将壳体佩戴于使用者额头,在壳体空腔内安装两个舵机,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舵机臂,在舵机臂的两端分别安装带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架,通过壳体内控制电路的微控制器对两个舵机发送动作指令,由舵机带动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同一平面内间歇转动,两侧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交替转动至眼睛正前方并停留适当时间,让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通过镜片屈光度的变化,调节睫状肌,不断调整晶状体,以达到训练眼睛调节功能的目的。
19、本技术中通过两个舵机带动镜架转动,由微控制器控制舵机动作,通过五向开关操控即可调整镜架初始角度,从而调整位于眼睛正前方的两个凸透镜的中心距离,使透镜中心正对使用者眼睛瞳孔,实现瞳距调节,从而更好地实现训练效果。本技术两个舵机转动范围为270度,翻转拍在正常翻转情况下即交替切换凸透镜和凹透镜只需要使用舵机180度的转动范围,冗余的90度范围可以用来调节初始瞳距。
20、本技术结合人体额头特征,将壳体内侧设计为弧形凹面,将舵机安装在壳体空腔内两侧较厚的部分,能够节省空间;同时舵机臂两端安装镜架的结构,使镜片与眼睛的距离满足使用者佩戴框架眼镜时的使用要求,因此当使用者配戴眼镜时,仍可以使用本技术翻转拍进行视力训练。
21、本技术安装有oled屏、五向开关、外接控制线,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地调节参数及切换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设定时间自动翻转镜片,也能够切换到手动操控模式,通过外接控制线的控制按键手动翻转镜片,具有更高的操作灵活性。
22、本技术镜架结构便于镜片的安装拆卸,镜架盖与镜架通过螺纹连接,在需要根据使用者视力情况更换镜片时,仅需要将镜架盖卸下即可进行,换装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盖(2)、头带(3)、舵机(4)、镜架(5)、控制电路(9)、操控组件、电源、OLED屏(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锂离子电池(8),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15),充电接口(15)与电池(8)电连接,为电池(8)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9)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充电接口(15)、电池(8)均与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电池(8)充电与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电源开关(16),电源开关(16)串联于电池(8)的供电电路中,所述电源开关(16)用于开启或关闭电池(8)向微控制器、舵机(4)、OLED屏(14)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向开关(10)安装于壳体(1)上,五向开关(10)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架(5)包括杆部、镜框部和镜架盖(51),所述杆部为中空杆,杆部套装于舵机臂(41)一端,杆部沿轴向设有多个螺钉孔,通过螺钉(19)将镜架杆部与舵机臂(41)固定连接;所述镜框部位于杆部末端,镜框部为圆环状,其内圈设有镜片安装台阶和内螺纹,凸透镜(6)或凹透镜(7)嵌入安装于镜框部内圈的台阶处;所述镜架盖(51)为环状,镜架盖(51)外环设有外螺纹与镜框部的内螺纹连接,用于将透镜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与OLED屏(14)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4)的转动范围为0-27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盖(2)、头带(3)、舵机(4)、镜架(5)、控制电路(9)、操控组件、电源、oled屏(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锂离子电池(8),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15),充电接口(15)与电池(8)电连接,为电池(8)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9)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充电接口(15)、电池(8)均与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电池(8)充电与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电源开关(16),电源开关(16)串联于电池(8)的供电电路中,所述电源开关(16)用于开启或关闭电池(8)向微控制器、舵机(4)、oled屏(14)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向开关(10)安装于壳体(1)上,五向开关(10)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头戴式便携智能翻转拍,其特征在于: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