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57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软管,包括由多个子软管连接形成,将子软管的长度设置为不大于20米的长度,避免了长度超过20米后的复合软管,因其累计扭转量及米均扭转量达到饱和值,内外钢丝的的缠绕约束力达到极限,管体内部结构逐渐发生滑移,错动,使结构稳定性被逐渐破坏。子软管之间采用应力消除连接器进行连接,其内部灌入的双组份柔性胶体具备优秀的粘合力,可有效的将复合软管管体及应力消除连接器粘结,且具备较好的弹性,可将扭转量释缓及将钢丝扭转应力阻断,能有效避免扭转量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软管


技术介绍

1、现在复合软管的结构型式通常由内外钢丝及抗拉结构层、密封结构层为同向的整体单向制造。其可用于lng、液氨、液氢、液态二氧化碳等直接替代性绿色能源或捕捉再封存技术,浮式码头、动力码头、等的长管线输送。

2、但该复合软管通过系统的测试、分析及认知,复合软管在承受内部压力时,软管因其结构特性,会发生轴向弹性变形,从而使容积增加,对应管体将发生与制造缠绕方向初始相同方向(迟滞效应)随后相反方向的扭转,伴随着相反方向的扭转,当扭转应力大于外钢丝的缠绕约束力时,管体内部结构将发生滑移,错动,使结构稳定性被破坏甚至解体,从而产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软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软管,包括由多个子软管连接形成,所述子软管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内钢丝、抗拉结构层、密封结构层、以及外钢丝;所述抗拉结构层为芳纶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编织物,其以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软管,包括由多个子软管连接形成,所述子软管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内钢丝、抗拉结构层、密封结构层、以及外钢丝;所述抗拉结构层为芳纶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编织物,其以大于65°的角度缠绕在所述内钢丝上;所述密封结构层为聚酰亚胺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薄膜材质,以大于65°的角度缠绕在所述抗拉结构层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软管的长度为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装配段上设置与所述子软管内钢丝相适配的螺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置于安装腔底部的所述钢管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软管,包括由多个子软管连接形成,所述子软管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内钢丝、抗拉结构层、密封结构层、以及外钢丝;所述抗拉结构层为芳纶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编织物,其以大于65°的角度缠绕在所述内钢丝上;所述密封结构层为聚酰亚胺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薄膜材质,以大于65°的角度缠绕在所述抗拉结构层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软管的长度为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装配段上设置与所述子软管内钢丝相适配的螺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置于安装腔底部的所述钢管外侧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安陈默叶汉强吴永其宋恩以高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卓励流体输送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