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设计,具体涉及一种电压产生电路及晶体振荡器电路。
技术介绍
1、晶体振荡器在电路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但申请人发现,晶体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并不固定,尤其是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起振时间的差异更是明显,这对应用该晶体振荡器的电路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应用电路的控制系统中,要么预留较长的时间给晶体振荡器完成启动,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严重时,更有可能造成晶体振荡器不能正常启动,如此应用电路也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产生电路及及晶体振荡器电路,起振时间表相对比较固定。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外部电源耦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地耦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为电压输出端,产生电压向外部输出。
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共同经由第一电阻与地连接。
5、在一实施方式中
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mos管为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mos管为第二pmos管,所述第三mos管为第一n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第二nmos管,所有mos管的第一端均为源端,所有mos管的第二端均为栅端,所有mos管的第三端均为漏端。
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相同,所述第三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是所述第四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的a倍,a大于1。
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晶体振荡器电路,包括偏压电路、第五mos管、第六mos管、晶体振荡器,所述偏压电路为如前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耦接,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晶体振荡器连接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一端与地耦接。
1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mos管为第三pmos管,所述第六mos管为第三nmos管,相应的,所有mos管的第一端也均为源端,所有mos管的第二端均为栅端,所有mos管的第三端均为漏端。
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是所述第一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的b倍,b大于0。
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晶体振荡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二端与地之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电压产生电路及晶体振荡器电路,在温度上升时,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的电压会略有下降,该电压提供给晶体振荡器电路,使得晶体振荡器电路中mos管的上流过的电流略有上升,mos管的跨导略有上升;而在温度上升时,晶体振荡器电路中mos管的跨导本身会略有下降,从而使得mos管的跨导整体变化不明显,进而最终晶体振荡器电路的起振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而且,本专利技术电压产生电路及晶体振荡器电路结构均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外部电源耦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地耦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为电压输出端,产生电压向外部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共同经由第一电阻与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的衬底与地直接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为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MOS管为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相同,所述第三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是所述第四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的A倍,A大于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7.一种晶体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压电路、第五MOS管、第六MOS管、晶体振荡器,所述偏压电路为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耦接,所述第五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晶体振荡器连接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一端与地耦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体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MOS管为第三PMOS管,所述第六MOS管为第三NMOS管,所有MOS管的第一端均为源端,所有MOS管的第二端均为栅端,所有MOS管的第三端均为漏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体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是所述第一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的B倍,B大于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体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振荡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六MOS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二端与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外部电源耦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三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均与地耦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为电压输出端,产生电压向外部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共同经由第一电阻与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的衬底与地直接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为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mos管为第二pmos管,所述第三mos管为第一n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第二nmos管,所有mos管的第一端均为源端,所有mos管的第二端均为栅端,所有mos管的第三端均为漏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沟道的宽长比与所述第二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彬,王洋,吴建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旗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