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粒状材料混料,具体为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粉粒状材料进行配比混合。
2、但是目前国内的混料设备大多数为卧式混合机,卧式混合机是通过传动轴上的叶片对粉粒状物料进行机械搅拌,以物料的圆周运动和轴向运动为基础,从而实现搅拌混料,但是在工作工程中,需要足够动力来克服物料的各方面阻力,导致能耗高而低效率,还有一种螺旋立式混合机,立式形的混合机存在底部死角和离析现象严重,物料会存在由内至外组件变大的情况,影响混料效果,综上两种常用混合机,其混料效果均存在混料不均匀的弱势区域,。
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属于斜式混料设备,以改进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具备能够实现全方位和多层面搅拌混料,大幅度的提高了物料均匀程度和搅拌效率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顶部贯穿有花键套(5),且所述花键套(5)与贯穿处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式混料桶,所述斜式混料桶是倾斜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料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在直桶部(3)的顶部,所述直桶部(3)的顶部贯穿至直桶部(3)内部有搅拌轴(24),所述搅拌轴(24)与贯穿处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4)的顶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24)的外壁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第二搅拌叶(23),三组所述第二搅拌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顶部贯穿有花键套(5),且所述花键套(5)与贯穿处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式混料桶,所述斜式混料桶是倾斜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料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在直桶部(3)的顶部,所述直桶部(3)的顶部贯穿至直桶部(3)内部有搅拌轴(24),所述搅拌轴(24)与贯穿处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4)的顶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24)的外壁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第二搅拌叶(23),三组所述第二搅拌叶(23)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且每两组所述第二搅拌叶(23)的间距从上至下依次变小,且三组所述第二搅拌叶(23)的横截面从上至下依次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4)靠近底端的外壁还固定连接析流板(22),所述析流板(22)为弧形板构造,且所述析流板(22)的外壁还开设有多个不规则分布的不规则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料机构包括安装顶板(4),所述安装顶板(4)通过支撑腿固定在直桶部(3)的上方,所述安装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杆(6),所述直桶部(3)的顶部开设有防止吊杆(6)干涉直桶部(3)转动的活动区域,所述吊杆(6)穿入直桶部(3)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位于花键套(5)的正上方,槽所述轴承座(7)的外壁贯穿有第一传动杆(10),且所述第一传动杆(10)与贯穿处转动连接,位于轴承座(7)内部所述第一传动杆(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1),所述第二传动杆(11)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两个所述第一转轴(1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三搅拌叶(25),还包括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的传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鑫鑫,黄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冠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