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利用,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焦化领域的干法熄焦工艺是一种焦炉生产过程中回收炽热焦炭显热的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惰性循环气体将温度达到950℃~1050℃的炽热焦炭冷却到180℃以下,同时高温惰性循环气体从130℃以下被加热至880℃~960℃。加热后的高温惰性循环气体被循环风机送至干熄焦锅炉换热,加热锅炉给水使其相变升温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送至汽轮发电站进行发电和供热。
2、干熄焦锅炉给水的品质是影响锅炉汽水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干熄焦锅炉汽水系统产生盐分和杂质,会影响换热、堵塞管道或使锅炉产生假水位。因此,干熄焦锅炉需要采用排污系统将废物排出。排污系统分为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部分。其中,连续排污是连续不断地将锅炉汽包内含盐量较高的水排放到连续排污膨胀器(也称连续排污扩容器)中,以保障锅炉内部的含盐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排污是周期性地将锅炉内部的杂质、水渣排放到定期排污膨胀器(也称定期排污扩容器)中,避免管道结垢或堵塞。
3、干熄焦锅炉内的连续排污水和定期排污水经过连续排污管道和定期排污管道,被分别送至连续排污扩容器和定期排污扩容器中进行扩容闪蒸,分别产生不同压力的闪蒸蒸汽,同时扩容闪蒸后的排污水排入排污水箱也会产生闪蒸蒸汽。
4、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蒸汽有一定压力要求,干熄焦锅炉由于工艺限制只能采用热力除氧器,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蒸汽是利用余压(0.2mpa以下)作为动力送回除氧水箱回收部分
5、定期排污扩容器由于闪蒸蒸汽的压力较低,导致回收利用较为困难,目前多采用直接放散的方式。同时,由于放散量及放散背压的影响,闪蒸汽放散管道路由长(消音器设在锅炉顶部),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放散背压增大,从而导致放散蒸汽量减少,剩余的排污水量增大,进而增大了后续排污水箱系统的工作负荷和排污水箱系统的放散量;而排污水箱的闪蒸蒸汽压力更低(接近于大气压),目前均直接放散,也导致排污水箱现场“冒白烟”现象严重。如果通过其它冷凝换热方式对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蒸汽进行回收余热、回收工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5294873 u的中国技术公开的”一种锅炉排污水热能全回收装置“),均需要增压,否则由于闪蒸汽压力过低,将无法与其它换热设备直接换热。但增压换热由于受换热效率制约,实际能源回收利用率极低。
6、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干熄焦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利用余压送至除氧水箱回收部分工质,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通过放散管道排放至锅炉顶部通过放散消音器直接放散至大气,排污水箱的闪蒸汽由于压力低无法引至锅炉顶部放散均就地直接放散至大气。随着全干熄焦的熄焦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实施,干熄焦锅炉的数量大幅增加,定期排污水量及闪蒸汽量也随之增多,相应地排污水箱的排污水量和闪蒸汽量也增大。而上述两处闪蒸汽均在现场对大气放散,造成环境污染和对工质、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对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进行全回收,并可以同时回收各种压力等级的锅炉排污水闪蒸汽,不向外界释放锅炉排污水的闪蒸蒸汽,排污现场没有“白烟”产生,没有废水产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蒸汽压缩机、干熄焦锅炉除氧器、排污水箱及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连续排污母管,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一连接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补充进水口;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母管,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二连接排污水箱的进水口;排污水箱设排污水泵,排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三连接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及排污水箱的闪蒸汽出口均通过闪蒸汽母管连接蒸汽压缩机的蒸汽入口,蒸汽压缩机的压缩蒸汽出口通过压缩机出口管道连接干熄焦锅炉除氧器的压缩蒸汽入口。
4、进一步的,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本体采用立式罐结构,连续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上部一侧,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下部另一侧;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顶部。
5、进一步的,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本体采用立式罐结构,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设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上部一侧,补充进水口设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中部另一侧;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设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本体的底部;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设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本体的顶部。
6、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水箱采用封闭式箱形结构;排污水箱的进水口设于排污水箱的上部一侧,排污水泵安装在排污水箱的顶板上。
7、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8、1)干熄焦锅炉的连续排污水经连续排污母管进入连续排污扩容器,连续排污水在连续排污扩容器内扩容闪蒸,产生第一级闪蒸汽,第一级闪蒸汽通过闪蒸汽管道一进入闪蒸汽母管;闪蒸后的连续排污水经排水管道一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
9、2)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水经定期排污母管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闪蒸后的连续排污水和定期排污水在定期排污扩容器内扩容闪蒸,产生第二级闪蒸汽,第二级闪蒸汽通过闪蒸汽管道二进入闪蒸汽母管;闪蒸后的锅炉全部排污水经排水管道三进入排污水箱;
10、3)闪蒸后的锅炉全部排污水在排污水箱内扩容闪蒸,产生第三级闪蒸汽;第三级闪蒸汽通过闪蒸汽管道三进入闪蒸汽母管;
11、4)三级闪蒸汽汇集到闪蒸汽母管后被吸入蒸汽压缩机,经过蒸汽压缩机压缩升压使闪蒸汽余能得到提升,将闪蒸汽压力从0~0.2mpa提升到0.35~0.4mpa;
12、5)经蒸汽压缩机升压后的蒸汽通过压缩机出口管道送至干熄焦锅炉除氧器用于除氧;
13、6)排污水箱内剩余的排污水经排污水泵增压,送至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用于向干熄炉顶部水封槽中补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可以在回收锅炉排污水工质余热的同时,回收各种压力等级的锅炉排污水闪蒸汽余压,并进行有效利用。
16、2)可以同时回收各种压力等级的锅炉排污水闪蒸汽,不向外界释放干熄焦锅炉排污水的闪蒸蒸汽,现场没有“白烟”产生,在回收工质余能、余热的同时还能起到“消白”的环保效果。
17、3)扩容闪蒸后剩余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得到了有效利用,没有废水产生。
18、4)可以同时对多台干熄焦锅炉的排污水进行处理。
19、5)工艺过程简单,并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蒸汽压缩机、干熄焦锅炉除氧器、排污水箱及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连续排污母管,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一连接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补充进水口;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母管,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二连接排污水箱的进水口;排污水箱设排污水泵,排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三连接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及排污水箱的闪蒸汽出口均通过闪蒸汽母管连接蒸汽压缩机的蒸汽入口,蒸汽压缩机的压缩蒸汽出口通过压缩机出口管道连接干熄焦锅炉除氧器的压缩蒸汽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本体采用立式罐结构,连续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上部一侧,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下部另一侧;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设于连续排污扩容器本体的顶部。
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水箱采用封闭式箱形结构;排污水箱的进水口设于排污水箱的上部一侧,排污水泵安装在排污水箱的顶板上。
5.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系统的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蒸汽压缩机、干熄焦锅炉除氧器、排污水箱及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连续排污母管,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一连接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补充进水口;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进水口连接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母管,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二连接排污水箱的进水口;排污水箱设排污水泵,排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三连接干熄炉水封槽补水中间水箱;连续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闪蒸汽出口及排污水箱的闪蒸汽出口均通过闪蒸汽母管连接蒸汽压缩机的蒸汽入口,蒸汽压缩机的压缩蒸汽出口通过压缩机出口管道连接干熄焦锅炉除氧器的压缩蒸汽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本体采用立式罐结构,连续排污扩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众,李桦,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