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基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
技术介绍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的需求一直非常迫切。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比如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以及各类桩等,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劣。微型注浆桩作为一种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加固效果好的工艺,在多项工程项目中得到了采用。
2、目前的地基处理工艺中所采用的微型注浆桩,主要分为树根桩和注浆钢管桩两大类,树根桩的施工主要采用提前钻孔后下放微型钢筋笼后注浆的方法,此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工流程较为复杂,所需的施工时间较长,并且可能会引起地下返浆等情况,无法判断地下注浆工艺情况。微型注浆钢管桩目前也主要采用钻孔的形式进行成桩施工,其存在与树根桩同样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
2、一种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包括:
3、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内部中空,浆液能够从所述内套管的顶部流入,并从所述内套管的底部流出;
4、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所述外套管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出浆孔,所述内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进行滑动;
5、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所述密封单元用于对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进行密封;
6、注浆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底部,所述注浆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浆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连接管。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器的底部设有锥形底座,所述锥形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三注浆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器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浆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浆孔的孔径。
12、上述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通过采用双套管模式,内套管上不开孔,外套管上开设多个第一出浆孔,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在注浆过程中,将内套管向上提,浆液从内套管的底部流出后,经第一出浆孔和第二出浆孔流入土中,与外套管形成加筋注浆体留在土中,其适用于地基加固微型桩注浆施工,具有适用性较强,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控制,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分别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上部和外侧壁下部,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密封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器的底部设有锥形底座,所述锥形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三注浆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器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浆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浆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管式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分别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上部和外侧壁下部,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丹,袁钊,郭春生,邱晓烨,杨石飞,王庭博,赵瑞杰,李文明,魏赫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