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裂隙是岩石受力后断开并沿断裂面无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裂隙按其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裂隙两类。前者是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后者则是岩石成岩后遭受外力所成。按力的来源又分为非构造和构造两类裂隙。前者由外力地质作用而成,如风化、滑坡、坍塌等裂隙,它们常局限于地表,规模不大且分布不规则。后者则由构造作用形成,分布极广而有规律,延伸较长且深,可切穿不同岩层。裂隙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影响更大。
2、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11198404b中公开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虽然该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且便于对检测器进行拆装,便于工作使用,但是在对较深的裂隙进行探测时,不便于将岩裂探测仪送入到更深的位置,存在适用性较差的缺点,且支撑的稳定结构实用性较差,不便于在地平面处的裂隙上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包括探测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2),圆槽(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下表面安装有裂隙探测仪主体(9),裂隙探测仪主体(9)的下表面安装有探头(10),探测装置主体(1)上部的外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2),探测装置主体(1)上部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13),第一螺纹(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移动块(14),螺纹移动块(14)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套(15),圆套(15)的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包括探测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2),圆槽(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下表面安装有裂隙探测仪主体(9),裂隙探测仪主体(9)的下表面安装有探头(10),探测装置主体(1)上部的外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2),探测装置主体(1)上部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13),第一螺纹(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移动块(14),螺纹移动块(14)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套(15),圆套(15)的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2)的内顶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上端贯穿探测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且贯穿的一端固定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