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
1、现有的鱼池和植物一般都是分开养殖,而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发现鱼池中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类物质,其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因此,现在发现可以在水池上种植水培植物,将鱼池中水液可以用于种植植物,使得水液中的氨类等营养物质提供给植物,实现共生循环;
2、但,现有的此类方式一般只在河道、池塘等大面积种植养殖场才能实现,对于小型室内养殖环境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设备可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它可以安装在室内实现鱼和水培植物的一体化养殖种植,满足共生养殖的需要,效果好。
2、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3、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池体,所述水池体的顶部固定有上支撑架体,上支撑架体上固定有多个下放置槽体,下放置槽体的顶面放置有水培板,水培板上成型有多个放置通孔;
4、所述水池体的一侧固定有沉淀水箱,沉淀水箱中安装有循环泵和输送泵,所有水池体的侧壁上通接有进水连接口和出水管口,所有进水连接口与总进水管相连通,总进水管的进水口与循环泵的出水口相连通,循环泵的进水口与沉淀水箱相通,所有出水连接口与总出水管相连通,总出水管的出水口通接沉淀水箱;
5、所有下放置槽体的左侧的一侧均成型有水培出水口,所有下放置槽体的右侧的一侧均成
6、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7、它可以安装在室内实现鱼和水培植物的一体化养殖种植,满足共生养殖的需要,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池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体(10)的顶部固定有上支撑架体(20),上支撑架体(20)上固定有多个下放置槽体(30),下放置槽体(30)的顶面放置有水培板(31),水培板(31)上成型有多个放置通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40)的中部底面固定有分隔板(43),分隔板(43)的前后两端固定在沉淀水箱(40)的前后内侧壁上,输送泵(42)的进水口通接的连接管处于分隔板(43)的左侧与分隔板(43)的左侧的沉淀水箱(40)相通,循环泵(41)的进水口通接的连接管与分隔板(43)的右侧的沉淀水箱(40)相通,总出水管(2)的出水口处于分隔板(43)的左侧,水培总出水管(4)处于分隔板(43)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体(20)的顶部固定有上顶板(21),上支撑架体(20)的中部固定有上下对齐的两个下放置槽体(30),上顶板(21)的底面和上方的下放置槽体(30)的底面固定有多个光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21)和下放置槽体(30)均为匚字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40)处于一个水池体(10)一侧的控制主机箱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池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体(10)的顶部固定有上支撑架体(20),上支撑架体(20)上固定有多个下放置槽体(30),下放置槽体(30)的顶面放置有水培板(31),水培板(31)上成型有多个放置通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植物水培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40)的中部底面固定有分隔板(43),分隔板(43)的前后两端固定在沉淀水箱(40)的前后内侧壁上,输送泵(42)的进水口通接的连接管处于分隔板(43)的左侧与分隔板(43)的左侧的沉淀水箱(40)相通,循环泵(41)的进水口通接的连接管与分隔板(43)的右侧的沉淀水箱(40)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广谱,蓝方,陈萧轩,张珍璇,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