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624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8 20: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合模机构,属于合模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合模箱,所述合模箱顶部内壁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侧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合模箱顶部安装有液压汽缸,所述液压汽缸移动部滑动于通孔内侧,所述液压汽缸底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外壁与合模箱内壁相贴合,所述移动板底侧设置有翻转组件。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从而让上模具和下模具同时移动进行快速合模,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相互配合,快速完成合模操作,保证其内部的密封性完好,减少合模过程中气泡的进入,受力分布更加均匀,合模和脱模过程快速、平稳,使得设备稳定性提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合模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1、合模机构是保证模具可靠闭紧和实现模具启闭动作的部件,合模机构种类较多,根据油液油缸的分布以及肘杆结构的不同,合模机构可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结构,目前使用广泛的合模机构主要有油压直压式、油压肘杆式和电动肘杆式。油压直压式合模机构直接通过锁模油缸的推力或拉力来锁紧模具,锁模力与油缸作用力相等。

2、现有的合模机构效率比较低,而且合模压力不足导致成品的合格率低,无法做到快速合模,保证内部的密封性完好,防止合模过程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气泡产生的问题,其次,现有的合模机构,模具无法难以拆卸,上模与下模直接通过螺丝固定在注塑机设备上,导致后期拆卸不方便,而且为了提高固定效果,相对固定螺丝数量很多,因此需要将一个个螺丝拆除后,才能够更换模具,导致更换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快速合模和拆卸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快速合模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合模机构,包括合模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箱(1)顶部内壁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内侧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所述合模箱(1)顶部安装有液压汽缸(3),所述液压汽缸(3)移动部滑动于通孔内侧,所述液压汽缸(3)底端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外壁与合模箱(1)内壁相贴合,所述移动板(8)底侧设置有翻转组件(5),所述翻转组件(5)一侧设置有拆卸组件(7),所述拆卸组件(7)内侧连接有上模具(9),所述合模箱(1)底侧连接有放置箱(11),所述放置箱(11)内侧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侧设置有传动组件(6),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合模机构,包括合模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箱(1)顶部内壁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内侧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所述合模箱(1)顶部安装有液压汽缸(3),所述液压汽缸(3)移动部滑动于通孔内侧,所述液压汽缸(3)底端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外壁与合模箱(1)内壁相贴合,所述移动板(8)底侧设置有翻转组件(5),所述翻转组件(5)一侧设置有拆卸组件(7),所述拆卸组件(7)内侧连接有上模具(9),所述合模箱(1)底侧连接有放置箱(11),所述放置箱(11)内侧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侧设置有传动组件(6),所述传动组件(6)顶部连接有下模具(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5)包括转动板(510)和滑动块(504),所述转动板(510)顶部通过链杆与第二铰接座(509)一侧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509)一侧与移动板(8)底侧连接,所述移动板(8)内侧安装有第一电机(501),所述第一电机(501)输出轴一端连接有螺杆(502),所述移动板(8)底部开设有开口槽(511),所述开口槽(511)内壁与螺杆(50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502)外侧螺纹连接有轴套(503),所述轴套(503)一侧连接有销轴(506),所述滑动块(504)一侧与套筒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504)内侧开设有行程槽(505),所述行程槽(505)内与销轴(506)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504)底部连接有铰接杆(507),所述铰接杆(507)底端通过链杆铰接有第一铰接座(508),所述第一铰接座(508)一侧与转动板(51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冰曹兴盛邱昌容刘长洪向永全雷凤杨沈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鸿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