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5638 阅读:1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包括:按压本体;多个熔接孔,设置于按压本体的相对两侧,并套接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热熔柱;多个定位孔,位于按压本体上,并套接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定位柱;以及凸出部,设置于按压本体上,用于触控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源开关结构,由于多个定位孔的存在,限制了该电源开关结构的位移,并且定位孔与熔接孔的成对设置,使该电源开关结构在热熔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时的位置固定得到了保证,从而使该电源开关结构可靠地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此外,该结构还可以使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的圆孔与按压本体外圆周之间的间隙变得十分均匀。(*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开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的使用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便携式的笔记本电脑, 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电脑用户的青睐。例如,在现场测控时,工 程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调试软件和硬件,以便联调至正常的工作状态;在项目会议时,研 究人员可以快速地记录项目中的要点。此外,配置了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还可以随时随 地索取最新的各种资讯,这种无线网络服务是台式计算机所不具备的。然而,对笔记本电脑执行开机、重新启动、唤醒等操作时,往往会频繁地按压电源 按钮。一般地,电源按钮是通过塑胶成型的热熔柱和定位柱固定于笔记本电脑的上壳体 (top case),当电源开关只通过一根定位柱来加以固定时,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电源开关会 环绕某一热熔柱作轻微旋转,从而影响电源按钮与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可靠接触。此外, 并不十分固定的电源按钮在多次按下后,笔记本电脑的上壳体上的圆孔与圆形按钮外圆周 之间的间隙变得不均勻,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按钮按下后不能自动弹回的异常现象。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主机上壳 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源开关结构主要包括按压本体12、熔接孔14和定位孔16。其 中按压本体12的一部分与上壳体10的圆形掏空部分(即,用户从电脑外部所看到的圆形 按钮处)相匹配,并且按压本体12通过上壳体10上的热熔柱和定位柱固定于笔记本电脑 主机的上壳体10。我们知道,热熔柱是通过塑胶成型工艺制成的,当其穿过熔接孔14时,它们之间 的间隙相对比较大,这样势必会造成按压本体12产生轻微的旋转。虽然定位孔16的尺寸 比熔接孔14的尺寸小很多,定位功能比较显著,在图1中,按压本体12上仅仅设置了一个 定位孔16,当采用该定位孔16固定按压本体12时,也会使按压本体12围绕此定位孔16产 生旋转。此外,旋转的按压本体12还会造成圆形按钮的外圆周与上壳体10相应的圆形掏 空部分之间的间隙不均勻。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造成凸出部18无法正常触控印刷电路板 上的电源启动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 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源开关结构,采用至少两个定位柱将电源开关结构中的按压本体可靠固 定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至少包括 按压本体;多个熔接孔,设置于按压本体的相对两侧,并套接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 热熔柱;多个定位孔,位于按压本体上,并套接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定位柱;以及 凸出部,设置于按压本体上,用于触控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其中,定位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熔接孔的直径。其中,熔接孔和定位孔成对设置,并且每一对熔接孔和定位孔彼此相邻。优选地,熔接孔和定位孔为4对,并以电源开关结构的中心呈现原点对称。其中,凸出部的形状为十字形、矩形和方形中的任意一种。采用本技术中的电源开关结构,由于多个定位孔的存在,按压本体能够可靠 地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而并不会发生旋转现象。此外,该结构还可以使笔记本电脑上 壳体上的圆孔与按压本体外圆周之间的间隙变得十分均勻。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主机上壳 体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主机上 壳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下文描述中,熔接孔与热熔柱是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与定位柱是 一一对应的。换句话说,笔记本电脑顶板上的热熔柱和定位柱,与电源开关结构上的熔接孔 和定位孔予以配合,以便固定电源开关结构。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主机上 壳体的示意图。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中的上壳体10和按压本体12同样 适合用于说明图2中的上壳体和按压本体。为此,我们沿用图1中的上壳体10和按压本体 12进行相应描述。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2所示的电源开关结构包括按压本体12、多个 熔接孔20和多个定位孔22。优选地,熔接孔20和定位孔22成对设置在按压本体12的相 应位置上,并且熔接孔20和定位孔22彼此相邻。于本实施例中,熔接孔20和定位孔22设 置为4对,并以电源开关结构的中心呈现原点对称,但不以此为限,熔接孔和定位孔可设置 为以电源开关结构的中心原点对称的3对或2对。定位孔22通过套接于上壳体10上的定 位柱28而固定按压本体12,限制固定按压本体12的位移,从而使熔接孔20套接、热熔于上 壳体10上的热熔柱26时,不会使按压本体12旋转,保证电源开关结构在热熔操作时的位 置固定,可以使笔记本电脑上壳体10上的圆孔与按压本体12外圆周之间的间隙变得十分 均勻,在按压电源开关时,不会出现卡死或者不自动弹回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定位孔22 优于熔接孔20的定位功能,本技术中,定位孔22的直径小于熔接孔20的直径。例如, 按压本体12左侧的定位孔可防止按压本体逆时针旋转,按压本体12右侧的定位孔可防止 按压本体顺时针旋转。另外,4对熔接孔20和定位孔22分别设置在按压本体12的四个顶 点处,并且每对中的熔接孔20和定位孔22彼此相邻,使按压本体12就能够可靠地固定于 上壳体10,不会发生旋转现象,从而使该电源开关结构可靠地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壳体。图2中的电源开关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按压本体12的凸出部24,当用户没有施加 作用力于按压本体12时,该凸出部24与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不相接触,并保持一定的间 隔距离,此时笔记本电脑不执行诸如开机、重启或其他操作。当用户施加作用力于按压本体 12,并使得凸出部24在凸出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它触压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笔记本电 脑执行相应操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按压本体12上只设置一个定位孔时,按压本体可能 会发生的旋转现象同时也会影响电源启动键的正常触发操作。优选地,凸出部24的形状为 十字形、矩形或者方形的形状。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 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至少包括:  按压本体;  多个熔接孔,设置于所述按压本体的相对两侧,并套接于所述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热熔柱;  多个定位孔,位于所述按压本体上,并套接于所述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定位柱;以及  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按压本体上,用于触控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至少包括按压本体;多个熔接孔,设置于所述按压本体的相对两侧,并套接于所述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热熔柱;多个定位孔,位于所述按压本体上,并套接于所述笔记本电脑上壳体上相应的定位柱;以及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按压本体上,用于触控电路板上的电源启动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杨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