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的双承平台及抗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479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32
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的双承平台及抗风方法,包括第二组装承台,所述第二组装承台的一侧安装第一组装承台,第二组装承台包括承重台,且承重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同时底座的内部固定设置支撑钢,并且支撑钢的底部左侧固定设置第一排钎。该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六排插钎深入夯实土壤内部,能够提供额外的锚固力,有效防止平台表面在组装和吊装过程中发生滑移或倾斜;在遇到强风或其他外力作用时,平台能够保持稳定,保障施工安全;土壤对插钎的包裹和支撑作用,有助于分散平台所承受的叶轮重量和吊装载荷,从而提高平台的整体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轮安装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及其该平台的稳定抗风方法。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的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设备多是设置在偏远野外,偏远野外风力能满足发电要求,但偏远野外的地形复杂,凸凹不平,甚至没有道路,使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困难,施工进度缓慢,目前大多数风电机组叶轮的安装位置周围都是林地,处于保护生态考虑不能砍伐树木,所以地面安装空间小,导致安装不便,效率低,安全性不高;

2、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35729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文中包括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高度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增减,使用方便,攀登梯便于操作人员攀爬,护栏使得平台顶部操作人员安全性大大提高;风电机组叶轮安装时可以将其吊装到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上,平稳性好,工作效率高;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地面不平整的问题,安装更安全,且吊装平台高度大于安装场地处的林木高度,因此可以在林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包括第二组装承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承台(2)的一侧安装第一组装承台(1),第二组装承台(2)包括承重台(22),且承重台(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24),同时底座(24)的内部固定设置支撑钢(25),并且支撑钢(25)的底部左侧固定设置第一排钎(26),支撑钢(25)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第三排钎(28),且支撑钢(25)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第二排钎(27),同时底座(24)的底部覆盖防护片(30),防护片(30)上均匀安装三组等距分布的防护框(31),且三组防护框(31)分别包裹在第一排钎(26)、第二排钎(27)和第三排钎(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包括第二组装承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承台(2)的一侧安装第一组装承台(1),第二组装承台(2)包括承重台(22),且承重台(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24),同时底座(24)的内部固定设置支撑钢(25),并且支撑钢(25)的底部左侧固定设置第一排钎(26),支撑钢(25)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第三排钎(28),且支撑钢(25)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第二排钎(27),同时底座(24)的底部覆盖防护片(30),防护片(30)上均匀安装三组等距分布的防护框(31),且三组防护框(31)分别包裹在第一排钎(26)、第二排钎(27)和第三排钎(28)的外侧,第一排钎(26)、第二排钎(27)和第三排钎(28)均是由多组等距设置的圆柱形插钎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承台(2)的右侧表面分别开设两组拼装槽(34),且第一组装承台(1)的左侧表面分别固接两组拼装条(33),同时第二组装承台(2)和第一组装承台(1)之间通过拼装条(33)和拼装槽(34)进行定位拼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组装及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条(33)和拼装槽(34)的剖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且拼装条(33)的长度等于拼装槽(34)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桥新肖罗斌王昊刘沙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