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余热利用的氢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469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氢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电解制氢子系统;燃料电池子系统;固态储氢子系统;余热供给子系统;余热利用回路;充氢状态下,余热利用回路内的换热介质自余热供给子系统放热降温后分别流向电解制氢子系统和固态储氢子系统内吸热,并在吸热后依次流向燃料电池子系统和余热供给子系统放热;放氢状态下,余热利用回路内的换热介质自余热供给子系统放热降温后流向燃料电池子系统内吸热,并在吸热后分别流向电解制氢子系统和固态储氢子系统内放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内部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并实现不同子系统的冷热需求的互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效率,还能实现电力及热力的时空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储能,特别地,有关于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氢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可再生能源在减缓全球气候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场景下,储能的需求将不断增大。氢储能作为一种长周期大规模的储能,相较于电化学储能,可以起到可再生能源跨季节、跨空间储存与转移的作用,是实现风光消纳、稳定电网的关键。同时,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零排放、零污染,而且能量密度高、用途广泛。从电力输送的路径来看,在负荷侧,缺少百万千瓦级、放电时长4h~20h的储能产品,分布式氢储能就是这个储能需求区间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与分布式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耦合,缓解分布式光伏出力与工商业用户的用电负荷长周期不平衡问题,为工商业用户提供低成本电力与热力。

2、氢储能首先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然后将氢气储存,用电时通过氢氧燃料电池发电,实现能量的储存与转移。氢储能转换环节多,在电解池、储氢、燃料电池各个环节都会带来能量损失,往返电效率仅为32.7%,成为制约氢储能系统发展的瓶颈,亟需提升氢储能系统效率。

<b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氢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10.一种氢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氢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源余杨晚晴胡文宇杨明烨欧阳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