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2017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领域。首先,以五氧化二钒为钒源,氧化镁为镁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相变功能的掺镁二氧化钒;然后将掺镁二氧化钒以及热致变色微胶囊分别分散于聚氨酯中,制备掺镁二氧化钒乳液和热致变色微胶囊乳液;最后,将掺镁二氧化钒乳液先旋涂于基材表面,获得掺镁二氧化钒相变涂层;再将热致变色微胶囊乳液旋涂于覆有掺镁二氧化钒相变涂层的基材上,得到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具有更加优良的光透过性,其光透过率提高50.87%、控温能力提升1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境的破环,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控温涂层在达到一定温度时自动降低其光透过率,从而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符合节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二氧化钒是控温涂层的主要组成材料,其在低温下呈半导体状态,相对红外线具有透过作用,在高温下会转变为金属态吸收红外线,通过对近红外光的选择性透过,可以实现对温度的调控。由于二氧化钒较低的光透过率以及有限的光调制能力对其满足实际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现阶段主要通过掺杂元素、构建核壳结构以及多层膜结构对二氧化钒进行改性,但单一的改性方法会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对另一性能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采用五氧化二钒或偏钒酸铵;所述镁源采用氧化镁或草酸镁;水热法具体操作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溶剂为甲醇或异丙醇,水与水热反应溶剂的体积比为50%;所述掺杂剂为草酸镁或氧化镁,掺杂剂中镁与五氧化二钒中钒的质量比为(0.1~1):10。</p>

4.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采用五氧化二钒或偏钒酸铵;所述镁源采用氧化镁或草酸镁;水热法具体操作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溶剂为甲醇或异丙醇,水与水热反应溶剂的体积比为50%;所述掺杂剂为草酸镁或氧化镁,掺杂剂中镁与五氧化二钒中钒的质量比为(0.1~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有热响应效果的热致变色微胶囊采用25℃热致变色微胶囊、35℃热致变色微胶囊或40℃热致变色微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过控温型掺镁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微胶囊双层相变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有相变功能的掺镁二氧化钒和具有热响应效果的热致变色微胶囊的总质量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艳谢梦爽冯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立高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