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MBR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8175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对传统膜生物反应技术进行改进的高效节能的MBR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又称膜反应装置,其内设有有预反应区和膜反应区两部分,预反应区与膜反应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两反应区之间设有起分隔作用的过水堰,膜反应区设置有膜组块;预反应区及膜反应区安装有可控曝气系统;预反应区至膜反应区设置有自动控制混合液回流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运行成本低,适合于对回用水具有需求的大中城市的要求,也适合于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对传统膜生物反应技术进行改进的高 效节能的MBR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1969年美国的 Smith等人首次将活性污泥法与超滤膜组件相结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研究,利用膜 具有高效截留的物理特性,使生物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在F/M低比值下工作,可 使有机物尽可能地得到氧化降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制膜水平 的提高,推动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向前发展并使MBR技术开始走向实际应用。MBR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此工艺不仅有效达到了泥水分 离的目的使出水SS极低,而且相比传统污水三级处理工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效地 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 零,可直接回用;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 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3.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 率;4.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理论上可实 现零污泥排放。然而MBR技术具有相关的缺陷,限制了此技术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1.截留污泥 使反应器保持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高的多的污泥浓度的同时,膜的损耗相当严重,使运行 成本大大提高;2.膜组件的清洗需要加压泵以使膜表面产生高速错流,延缓膜污染,因而 能耗消耗过大,运行成本高;3.膜通量随着使用具有衰减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MBR污水处理装置,其克服上述技术 的缺陷,对比现有传统膜工艺技术,本技术运行高效稳定、脱氮除磷效果好、抗冲击负 荷能力强、膜损耗少、节省能耗、运行成本较低;大大延长处理同等水质条件下的膜寿命。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又称膜反应 装置(1),其内设有有预反应区(2)和膜反应区(3)两部分,预反应区(2)与膜反应区(3) 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两反应区之间设有起分隔作用的过水堰(18),膜反应区(3)设置有 膜组块(4);预反应区(2)及膜反应区(3)安装有可控曝气系统;预反应区(2)至膜反应区 (3)设置有自动控制混合液回流系统。本技术所述过水堰(18)设置为高低可调的节结构。所述膜反应区(3)配设有 反冲洗装置(7)。本技术所述可控曝气系统包括配套装配的鼓风机(4)、曝气自动控制 装置(7)和曝气端(9);所述自动控制混合液回流系统包括配套装配的混合液回流自动控 制装置(11)、混合液回流泵(10)、混合液回流管(16)以及剩余污泥泵(13);预反应区(2)与膜反应区(3)内溶解氧(DO)及污泥浓度(MLSS)通过曝气自动控制装置(7)以及混合液 回流自动控制装置(11)进行控制;所述反冲洗装置(17)气路连接于鼓风机(4),反冲洗装 置(17)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污水进入膜反应装置(1)后首先在预反应区(2)进行 反应,通过可控曝气装置(9)实现水中溶解氧浓度梯度,结合膜反应区(3)回流混合液,从 而达到预反应区(2)脱氮除磷的目的,使污水中40%-60%左右氮磷在预反应阶段得到去 除,同时大分子有机物及大颗粒物质在预反应区的去除率分别在40% -50%和40% -70% 左右,大大减轻膜反应区(3)负荷;随后污水随后进入膜反应区(3)进行反应,继续去除剩 余污染物质,同时由自动控制装置(11)控制混合液回流至预反应区(2),使膜反应区(3)始 终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转。总之,本技术对传统MBR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使整个膜反应装置含有两个 区域预反应区(2)、膜反应区(3)。预反应区(2)通过对污染物的先期反应,使大分子污染 物得到了降解,同时使难降解污染物得到预处理,使大颗粒不能降解颗粒大部分沉降,从而 使膜反应区(3)膜污染负荷大幅度减小,从而降低膜损耗,保证了膜通量;同时预反应区内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曝气量使池内氧气沿水流向产生浓度梯度,进一步提高了 MBR系统 整体脱氮除磷的功能,通过污泥回流控制膜反应区污泥浓度。通过改进极大增强了 MBR系 统的抗冲击能力及稳定性,降低了膜反应区负荷,通过控制整个装置曝气量达到了降低能 耗和运行成本的作用。对比现有传统膜工艺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明显优点运行高效稳定、脱氮除磷效 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膜损耗少、节省能耗、运行成本较低;大大延长处理同等水质条件 下的膜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装置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艺装置剖面图。图中1_膜反应装置;2-预反应区;3-膜反应区;4-膜组块;5-鼓风机;6_鼓风 机管路;7-曝气自动控制装置;8-清洗自动控制装置;9-曝气系统;10-混合液回流泵; 11-混合液回流自动控制装置;12-出水泵;13-剩余污泥泵;14-出水管;15-剩余污泥管; 16-混合液回流管;17-清洗管;18-可调过水堰。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装置含有预反应区(2)和膜反应区(3)两部分,两反 应区由过水堰分隔(18);膜反应装置(3)内预反应区(2)及膜反应区(3)安装可控曝气 系统,两区域整体同时曝气;预反应区(2)至膜反应区(3)设置自动控制混合液回流装置 (11)。所述预反应区⑵与膜反应区(3)相对独立,且相互连通并通过过水堰(18)进行 连接,过水堰(18)可调节高低,从而达到控制流态以使大颗粒物质沉降以及达到抗冲击的 特点,同通过调控过水堰(18)配合控制膜反应区(3)污泥浓度以及预反应区(2)污泥浓度。所述预反应区⑵与膜反应区(3)内溶解氧(DO)及污泥浓度(MLSS)不同,在预 反应区⑵内通过曝气自动控制装置(7)使水沿流向呈浓度梯度(递增),配合从膜反应区 (3)回流的混合液从而使污水在预反应区(2)内达到脱氮除磷的作用,使污水中40%-60% 左右氮磷在预反应阶段得到去除,同时大分子有机物及大颗粒物质在预反应区的去除率分 别在40% -50%和40% -70%左右,大幅减轻随后膜反应区(3)污染负荷,降低了运行成 本。所述膜反应区(3)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泵(10)回流至预反应区(2),并通过混 合液回流自动控制装置(11)控制膜反应区(3)污泥回流比率,同时通过控制过水堰(18) 高低,从而达到稳定膜反应区(3)以及预反应区(2)污泥浓度的目的,使两反应区污泥浓度 比介于1. 2-1. 6之间,从而使装置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低能耗运行。所述膜反应区(3)清洗装置(17)由自动控制装置⑶进行控制,根据膜通量以及 膜反应区(3)污泥浓度进行适时冲洗。因为预反应区(2)大大降低膜反应区污染物负荷, 特别是降低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以及大颗粒物质的浓度,所以膜组块(4)污染大幅降低, 膜通量得到有效保证,从而能够长期在高负荷污染情况下稳定运行,同时大大减小了清洗 能耗,节省运行成本。权利要求一种高效节能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又称膜反应装置(1),其内设有有预反应区(2)和膜反应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又称膜反应装置(1),其内设有有预反应区(2)和膜反应区(3)两部分,预反应区(2)与膜反应区(3)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两反应区之间设有起分隔作用的过水堰(18),膜反应区(3)设置有膜组块(4);预反应区(2)及膜反应区(3)安装有可控曝气系统;预反应区(2)至膜反应区(3)设置有自动控制混合液回流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锋薛晓飞邵彦青张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