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前置光圈结构的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1、因消费电子产品朝微型化及薄型化发展,其光学镜头亦有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因消费电子产品的轻量化以及显示屏幕的占屏比最大化之下,大大压缩了光学镜头在电子产品上的空间及体积。
2、在目前现有的成像镜头中,具有镜筒及多数个沿光轴组装在镜筒内部的光学镜片及遮光片,其中镜筒的基壁过薄,导致成型制程瓶颈,如成型缩水、通光孔真圆度不佳及形状变异等现象。举例而言,通光孔在制造前具有设定值,然而通光孔在成型时会产生变异而内缩形成圆角结构,进而导致杂散光线进入而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针对一种成像镜头,可克服镜筒在成型上的瓶颈造成光学性能的不良及杂散光的产生,所以针对高分辨率以及薄型化镜头之设计,皆能满足现今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
2、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成像单元以及遮光片。镜筒包括围绕光轴的通光孔、邻近物侧的基壁以及由基壁的周缘朝像侧延伸并与基壁形成容置空间的围绕壁。成像单元设置于镜筒的容置空间。遮光片设置于成像单元与基壁之间。遮光片包括第一部以及内周缘。内周缘位于第一部邻近光轴的一侧,其中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68<φy/φx<1,其中φy为遮光片的内周缘的尺寸,且φx为镜筒的通光孔的尺寸。
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以及外周缘。外周缘位于第一部远离光轴的一侧。前接触面定位在镜筒的基壁上,且外周缘定位在镜
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mm≦|d4|<0.1mm,其中d4为遮光片的内周缘至镜筒的通光孔且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01mm≦d3≦0.2mm,其中d3为遮光片的内周缘至镜筒的通光孔且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1mm≦h≦0.03mm,其中h为遮光片的厚度。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外周缘以及第二部。第二部连接于第一部并朝光轴延伸。第二部经安装后朝远离成像单元的方向弯折。外周缘位于第二部远离光轴的一侧。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片的第二部与前接触面的夹角角度小于60度。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光孔位于遮光片的内周缘与成像单元之间。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像单元包括沿光轴依序设置的多个成像组件,各成像组件分别具有朝向物侧的前接触面及朝向像侧的后接触面,前接触面与后接触面均呈环状。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片设置于成像单元中邻近基壁的成像组件的前接触面与基壁之间。
12、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成像镜头中,成像镜头包括镜筒、设置于镜筒的容置空间的成像单元以及设置于成像单元与镜筒的基壁之间的遮光片。藉由将遮光片安装在镜筒的基壁与第一成像组件之间的设计,能当作成像镜头的光圈位置,且同时减少镜筒成型不良而造成成像时的杂散光线,也能有助于改善成像质量且易于组装。如此一来,相较于以往光学镜头其设计往往无法兼顾高分辨率以及薄型化设计,在镜筒及第一成像组件间设置遮光片,可克服镜筒在成型上的瓶颈造成光学性能的不良及杂散光的产生,所以针对高分辨率以及薄型化镜头之设计,皆能满足现今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
13、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以及外周缘,所述外周缘位于所述遮光片远离所述光轴的一侧,所述前接触面定位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基壁上,且所述外周缘定位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围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mm≦|d4|<0.1mm,其中d4为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至所述镜筒的所述通光孔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01mm≦d3≦0.2mm,其中d3为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至所述镜筒的所述通光孔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1mm≦H≦0.03mm,其中H为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外周缘以及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并朝所述光轴延伸,所述第二部经安装后朝远离所述成像单元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前接触面的夹角角度小于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与所述成像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单元包括沿所述光轴依序设置的多个成像组件,各所述多个成像组件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前接触面及朝向所述像侧的后接触面,所述前接触面与所述后接触面均呈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成像单元中邻近所述基壁的所述成像组件的所述前接触面与所述基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位置系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的位置,且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的尺寸系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所述光圈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以及外周缘,所述外周缘位于所述遮光片远离所述光轴的一侧,所述前接触面定位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基壁上,且所述外周缘定位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围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mm≦|d4|<0.1mm,其中d4为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至所述镜筒的所述通光孔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01mm≦d3≦0.2mm,其中d3为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内周缘至所述镜筒的所述通光孔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符合条件式:0.01mm≦h≦0.03mm,其中h为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还包括前接触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瑞雄,赖泳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