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世华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31619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预制楼板和若干预制墙体,预制楼板上开设有若干导轨槽和定位槽,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制墙体的铺设方向,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定位槽位于相邻两条导轨槽之间,预制墙体上开设有窗口和固定孔,窗口贯穿预制墙体,固定孔位于预制墙体靠近导轨槽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定位模块可以为预置处理器提供窗口的位置信息,第二定位模块可以作为承载台移动的参照物,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在预制墙体的两侧起到导向作用,确保预制墙体在下落的过程中能保持竖直运动,减少了人工在吊装扶正过程中的参与,节省了人力,并且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建筑整体拆分成若干如墙体、楼板等部分,每个部分均采用预制件的方式提前浇筑好,然后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拼接,形成基本的建筑框架,再在该基本建筑框架上进一步完善直至完成完整的建筑,装配式的建筑能大幅缩短施工的流程、减小天候对施工的影响,并且因为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浇筑工作,而是将浇筑的工作大部分放在厂区内进行,便于控制浇筑时容易产生的扬尘等问题。

2、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一般都会包括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在装配这二者时,预制楼板的边缘会留有裸露的竖直钢筋,预制墙体的底面上会开设有与竖直钢筋配合的孔洞,将预制墙体通过吊机吊到预定安装位置附件时,由工人通过手扶的形式辅助预制墙体与其下方的竖直钢筋进行对准,然后再通知吊机下放预制墙体,这种装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并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楼板和若干预制墙体,所述预制楼板上开设有若干导轨槽和定位槽,所述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制墙体的铺设方向,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轨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槽位于相邻两条导轨槽之间,所述预制墙体上开设有窗口和固定孔,所述窗口贯穿预制墙体,所述固定孔位于预制墙体靠近导轨槽的一侧。

2.一种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一种扶正设备,所述扶正设备包括抓取模块、若干第一定位模块、若干第二定位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滑动连接在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楼板和若干预制墙体,所述预制楼板上开设有若干导轨槽和定位槽,所述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制墙体的铺设方向,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轨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槽位于相邻两条导轨槽之间,所述预制墙体上开设有窗口和固定孔,所述窗口贯穿预制墙体,所述固定孔位于预制墙体靠近导轨槽的一侧。

2.一种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一种扶正设备,所述扶正设备包括抓取模块、若干第一定位模块、若干第二定位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滑动连接在升降台上,在所述s1中,升降台处于延展状态,在所述s5中,升降台控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夹持预制墙体并与预制墙体同步下降,在所述s6中,第一抵接部回到预制墙体靠近第二抵接部的一侧后,升降台重新回到延展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推杆、与推杆的末端固定连接的底板、转动连接在底板上的转板,所述底板位于升降台靠近预制墙体的一侧,所述推杆垂直于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世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