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618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属于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技术领域;解决了研究地震对冰岩结构面的影响时现场勘测难度大,自然条件不可控的问题;具体包括模型箱,模型箱的侧壁设置有散热组件和测温组件;模型箱内由下至上依次为岩石层成型腔和冰层成型腔;模型箱侧面的设有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分别用于安装检测冰岩结构面之间压力特征的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试验模型可以真实模型实际冰岩结构的特征,并检测其内部压力,为冰岩结构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且可以代替现场原位测试,不用在地震时间前往地震带现场勘测,减小研究风险,降低研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尤其一种涉及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地处两条全球性地震带,即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夹持地区,是全球大陆地震最为集中和活动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地震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造成了具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在,大量的冰川逐渐融化,融化后堆积在岩石上,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凝结成冰,这样形成的冰岩地貌在冰-岩石接触面处存在软弱结构面。

2、在地震过程中,岩石层和冰层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层间相互挤压,加之二者层间内水来不及排出,从而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导致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急剧减小,使得边坡失稳,发生地质灾害。现有技术中对冰岩结构面的研究甚少,研究手段通常为先采用纯理论计算分析,再通过现场原位测试进行验证;但是拥有的实地考察研究的机会也很小,同时即使去往现场,由于现场条件的复杂也很难现场监测得知冰岩结构面的孔隙水压力的动力响应特征,这为冰岩结构面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所述模型箱(1)的侧壁设置有散热组件(3)和测温组件(4);所述模型箱(1)内由下至上依次为岩石层成型腔和冰层成型腔;所述模型箱(1)对立的两个侧面上开设有贯穿两个侧面的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22),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22)开设于所述岩石层成型腔的侧面,所述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开设于所述岩石层成型腔和所述冰层成型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包括两个特征传感器安装孔,两...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所述模型箱(1)的侧壁设置有散热组件(3)和测温组件(4);所述模型箱(1)内由下至上依次为岩石层成型腔和冰层成型腔;所述模型箱(1)对立的两个侧面上开设有贯穿两个侧面的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22),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22)开设于所述岩石层成型腔的侧面,所述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开设于所述岩石层成型腔和所述冰层成型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21)包括两个特征传感器安装孔,两个所述特征传感器安装孔内均穿设有第一铅片(23),每个所述第一铅片(23)上设置有土压力传感器(211)、加速度传感器(212)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1)的制冷面接触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圣华段李胡王慧蒋涛杨梦婕宋丹青范刚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