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显示器支架,具体为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
技术介绍
1、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显示器支架,可以帮助解决人们在家庭或商用办公场所操作电脑时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它的人体工学设计,可以预防工作疲劳带来的健康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因为这类显示器比较薄通常不能直接放置,需要使用支架对其进行固定。
2、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8720157u,提供了一种软件开发用组合式显示器支架,该专利通过升降卡合机构可以进行调节安装在支架上的显示屏高度,经过拉动把手,把手带动卡柱移出卡孔的外侧,然后可以将显示屏支架进行上下高度调节,进而大大提升了显示屏支架的实用性。
3、虽然上述专利可以对软件开发用的双显示屏进行稳定的支撑,但上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组合式显示器支架还存在以下问题:虽然该显示器支架能够使得显示屏进行360度旋转,但是该显示器支架中的支撑杆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角度的旋转,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降低显示器支架的实用性。
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只能局限于角度的旋转不能多角度的调整和传输导线较多时使得工作桌面较为凌乱,容易影响显示屏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环、弧形板、移动板和安装板之间相互配合,双显示屏的后侧与安装板连接后,随着上下调节槽进行上下调整,可以使双显示屏进行上下调节的同时在弧形板内左右调节,转动旋钮可以调节不同角度的高度和旋转度,根据需要调整双显示屏的位置,减少工作时的工作疲劳,支撑杆底部的承重底座和连接的三角支架可以确保双显示器在使用时不会晃动,双显示屏支架一般是由坚固材料制成的,来避免双显示屏的不稳定性。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前端设置有安装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带动连接块在弧形板上左右滑动,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双显示屏的左右调节。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环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顶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上的旋钮将连接杆底部连接转动块带动转动齿轮旋转,将连接杆上连接的弧形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槽顶部设置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与连接杆底部之间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与转动齿轮固定并固定连接的安装槽相互卡合,方便连接杆转动底部转动齿轮,减少转动时的阻力。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束线块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束线孔,所述束线筒位于束线孔顶部位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束线块上的束线孔将传输导线进行束起,可以方便整理工作时桌面上凌乱的导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束线筒外壁设置有固定卡块,且固定卡块与束线筒之间相互卡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卡块上的束线筒将连接双显示屏连接的传输导线进行整理,减少影响双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束线筒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束线扣,所述束线扣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带在固定卡块上有魔术贴一样的装置对安装带进行粘贴,帮助束线筒对传输导线进行束缚。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块左右两侧贯穿并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杆可以双显示屏的底部进行托起,对双显示屏在使用或安装过程进行一定的保护。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首先通过转动环、弧形板、移动板和安装板之间相互配合,双显示屏的后侧与安装板连接后,随着上下调节槽进行上下调整,可以使双显示屏进行上下调节的同时在弧形板内左右调节,转动旋钮可以调节不同角度的高度和旋转度,根据需要调整双显示屏的位置,从而提高显示屏支架的实用性。
20、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通过束线筒卡合在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卡块,将传输导线整理归拢在束线筒内,整理完成后把束线扣上的安装带进行安装,防止影响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外圈中间偏下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套环(2),所述连接套环(2)外圈固定连接有束线块(7),所述束线块(7)顶部设置有束线筒(12),所述支撑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底座(8),所述承重底座(8)外圈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9),所述支撑杆(1)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环(3),所述转动环(3)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4),所述连接杆(10)外圈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前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前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上下调节槽(22),所述上下调节槽(22)内壁后侧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滑块(24),且第二滑块(24)与安装板(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前端贯穿并设置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块(19)与滑槽(20)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3)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8),所述转动齿轮(18)顶部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槽(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7)顶部设置有转动块(16),且转动块(16)与连接杆(10)底部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块(7)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束线孔(13),所述束线筒(12)位于束线孔(13)顶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筒(12)外壁设置有固定卡块(6),且固定卡块(6)与束线筒(12)之间相互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筒(12)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束线扣(11),所述束线扣(11)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带(1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5)左右两侧贯穿并滑动连接有伸缩杆(23),所述伸缩杆(23)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杆(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外圈中间偏下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套环(2),所述连接套环(2)外圈固定连接有束线块(7),所述束线块(7)顶部设置有束线筒(12),所述支撑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底座(8),所述承重底座(8)外圈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9),所述支撑杆(1)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环(3),所述转动环(3)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4),所述连接杆(10)外圈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前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前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上下调节槽(22),所述上下调节槽(22)内壁后侧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滑块(24),且第二滑块(24)与安装板(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前端贯穿并设置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开发用稳定型双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块(19)与滑槽(20)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9)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5),所述连接块(25)前端设置有安装板(2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耘智愿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