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569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包括在表面设有黏接层的导电主体;该集流体结构还包括一独立于导电主体的可转移基材,所述可转移基材上镀有金属层;所述黏接层与金属层相贴合设置,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对应将金属层从可转移基材快速转印至导电主体上;其独特之处在于还涵盖了一个与导电主体独立的可转移基材,这个可转移基材被镀覆上金属层,而导电主体的黏接层与金属层相互贴合,这种设置使得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能够快速将金属层从其上转印到导电主体上,从而利用剥离过程,使得金属层能够快速、有效地从可转移基材转移到导电主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


技术介绍

1、当我们探讨电池技术时,需求不断提升的能量密度促使集流体在电池内的设计朝着更轻薄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存在的材料限制了这种更轻薄设计的实现,主要是由于铜箔和铝箔的厚度所限。如图7和图8所示,尽管复合型集流体作为解决方案出现,但对于更轻薄的基材,其增加了镀膜工艺的复杂性,这也导致了材料成本的上升和制造良率的下降。

2、现阶段,复合式集流体以平面结构为主要设计形式。然而,要在金属层上实现具有导电性能的微结构(如上凸或下凹),需要同时考虑在基材上进行涂布和镀膜等多种工艺。在超薄基材上频繁进行多次镀膜操作容易导致薄膜的断裂、热损失甚至是应力形变,并且附着性极差。而这种复杂的工艺要求更高精度,难以满足生产良率和效率等制造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包括在表面设有黏接层的导电主体;该集流体结构还包括一独立于导电主体的可转移基材,所述可转移基材上镀有金属层;所述黏接层与金属层相贴合设置,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对应将金属层从可转移基材快速转印至导电主体上。

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主体包含一薄膜基材,所述黏接层对应贴设在薄膜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基材为pet、pp、pe、pi、lcp、或纤维布。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黏接层由热熔胶和多种烯烃聚合物所组成。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烯烃聚合物包含po、eaa、eva、evoh、pa、pu、epo、sis、sbs、sebs、seps的一种或多种。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转移基材与金属层之间设有一具有低剥离力的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用于将金属层快速脱离。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型层的表面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配置成具有高低差的凹凸结构,对应与金属层相紧密附着。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微结构为石墨球、碳管、石墨片、石墨烯、或铜粉撒在离型层上所形成。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剥离力被限定在小于10g,且所述可转移基材为pet或pe材质,所述剥离层为矽元素、氟元素和碳元素的一种或多种。

12、本申请另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用于制造出如上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13、s1:提供一导电主体,在导电主体上配备黏接层;

14、s2:另提供一可转移基材,在可转移基材上制作出可相对基材离型的金属层;

15、s3:将金属层对位连接在黏接层上,使可转移基材贴合在导电主体上,随即将可转移基材撕离使得金属层直接转印在导电主体上,以此获得集流体结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7、1、本申请的针对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还涵盖了一个与导电主体独立的可转移基材,这个可转移基材被镀覆上金属层,而导电主体的黏接层与金属层相互贴合,这种设置使得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能够快速将金属层从其上转印到导电主体上,从而利用剥离过程,使得金属层能够快速、有效地从可转移基材转移到导电主体上。

18、2、进一步地,通过使用可转移基材上的金属层,这种结构能够实现更轻薄的设计,与传统的铜箔或铝箔相比,可转移的金属层在减轻电池重量和厚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通过黏接层与金属层的相贴合设置,可利用剥离可转移基材的过程,实现金属层快速转印至导电主体上,简化了制造过程,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步骤和生产时间。

19、3、进一步地,快速转印金属层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需要频繁处理金属层的复杂过程,更加改善集流体的性能,金属层的均匀转印能够提供更好的电池导电性能,从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采用了可转移的金属层快速转印技术,有望在二次离子电池制造中带来重要的优势,包括轻薄化设计、简化制造流程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等诸多方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设有黏接层的导电主体;所述导电主体的黏接层用于与独立于导电主体的可转移基材相贴合设置,且所述可转移基材上镀有金属层与所述黏接层相贴合设置,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对应将金属层从可转移基材快速转印至导电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主体包含一薄膜基材,所述黏接层对应贴设在薄膜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为PET、PP、PE、PI、LCP、或纤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移基材与金属层之间设有一具有低剥离力的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用于将金属层快速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表面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配置成具有高低差的凹凸结构,对应与金属层相紧密附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石墨球、碳管、石墨片、石墨烯、或铜粉撒在离型层上所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剥离力被限定在小于10g,且所述可转移基材为PET或PE材质,所述离型层为矽元素、氟元素和碳元素的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表面设有黏接层的导电主体;所述导电主体的黏接层用于与独立于导电主体的可转移基材相贴合设置,且所述可转移基材上镀有金属层与所述黏接层相贴合设置,通过剥离可转移基材对应将金属层从可转移基材快速转印至导电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主体包含一薄膜基材,所述黏接层对应贴设在薄膜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为pet、pp、pe、pi、lcp、或纤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次离子电池的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贤骆洋洋张晓强黄治平李昇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