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558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和兽医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包括主体件、限位件、牵伸件和锁定件,所述主体件至少有一根第一杆件和一根第二杆件组成,所述限位件是一种相互匹配齿卡结构,包括设在第一杆件上的若干顺斜齿和设在第二杆体上的若干逆斜齿,顺斜齿与所述逆斜齿形成匹配咬合,并能够单向位移,即第二杆体能够向远离第一杆体的方向移动,且移动后第二杆体无法返回;牵伸件用于牵拉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锁定件是由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至少有一个带内螺纹的钉孔和一枚与其相匹配短螺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合理,突破骨修复构件植入体内后无法自动延伸的瓶颈,从而解决治疗肢体短缩的难题,适应在儿童等年轻骨龄的生长发育中的骨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和兽医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为了克服长节段力学结构重建和组织再生匹配的超临界骨缺损治疗瓶颈,采用多材料、多结构、多形态、多技术的叠加优势,通过综合考虑人体发育、机械强度、新骨形成、血管化、材料降解和生物力学等因素设计骨修复构件,提出了“体内原位骨发生理论”,创立了“钢筋混凝骨”(即金属-陶瓷-新骨)的概念,实现了不少于两种材料的生物效应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核心制造技术:

2、1、加载式陶瓷化金属骨修复构件技术(cn104188738a):解决了构件内组织长入和界面整合难题;

3、2、模块式陶瓷化金属骨修复构件技术(cn114569799a):解决上一技术的安装困难,同时增加金属与陶瓷的匹配度,提高力学强度和组织再生能力;

4、3、一体式陶瓷化金属骨修复构件技术(cn110882417a、wo2021/120353):采用金属与陶瓷同时联合制造,进一步改善力学性能和组织再生的适配;

5、4、体内功能化金属-瓷化骨修复构件技术(cn202310081935.6):解决构件植入早期缺乏生物活性和营养供给,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6、上述技术中,陶瓷赋予构件组织再生的适配三维空间,金属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力学支撑,通过体内生物制造实现金属与新生骨交融的“钢筋混凝骨”人造器官,达到永久性结构重建的目标。

7、在儿童中应用上述构件技术面临一个挑战:金属构件无法自动延伸,可能导致肢体在发育过程中不等长,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终身残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突破上述构件技术无法自动延长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装置,其核心在于确保构件组织再生与力学性能匹配的基础上,在金属构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单向自动延伸的齿卡结构,实现骨修复构件植入人体后能够根据肢体生长的需要自动或被动延伸的目标。

2、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是由主体件、限位件、牵伸件和锁定件组成。

3、所述主体件至少有一根第一杆件和一根第二杆件组成,所述第二杆件插入所述第一杆件形成能够自由滑动的匹配套叠结构;

4、所述限位件是一种相互匹配的齿卡结构,包括设在第一杆件上的若干顺斜齿和设在第二杆体上的若干逆斜齿,所述顺斜齿与所述逆斜齿形成匹配咬合,并能够单向位移,即第二杆体能够向远离第一杆体的方向移动,且移动后第二杆体无法返回。

5、所述牵伸件是在所述第一杆件底端和所述第二杆件顶端形成至少一个带内螺纹或/和不带内螺纹的钉孔,以便插入或/和拧入钉棒而加载外力,实现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位移伸长,所述钉棒为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与人体宿主骨连接和固定的部件。

6、所述锁定件是由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至少有一个带内螺纹的钉孔和一枚与其相匹配短螺钉组成,当所述短螺钉拧入时,达到限制或锁定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一杆件位移的目标。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为中空管,其截面形态成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第二杆件为实心棒体,其截面形态与所述第一杆件相匹配。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的直径为10毫米至100毫米,所述第二杆件的直径为9毫米至99毫米。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内部设有可为但不限于环形、单槽、多槽的顺斜齿结构,第二杆体外侧与第一杆体匹配并设有逆斜齿,在所述第一杆件上至少有一个顺斜齿,在第二杆件上至少有5个逆斜齿,二者相互匹配咬合。

10、进一步地,所述顺斜齿和逆斜齿两种斜齿中的垂直角α不小于15°,其平行角β不小于90°,两角连接处形成圆角。

11、本专利技术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合理,突破骨修复构件植入体内后无法自动延伸的瓶颈,从而解决治疗肢体短缩的难题,适应在儿童等年轻骨龄的生长发育中的骨修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由主体件、限位件、牵伸件和锁定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为中空管,其截面形态成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第二杆件为实心棒体,其截面形态与所述第一杆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直径为10毫米至100毫米,所述第二杆件的直径为9毫米至99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内部设有可为但不限于环形、单槽、多槽的顺斜齿结构,第二杆体外侧与第一杆体匹配并设有逆斜齿,在所述第一杆件上至少有一个顺斜齿,在第二杆件上至少有5个逆斜齿,二者相互匹配咬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斜齿和逆斜齿两种斜齿中的垂直角α不小于15°,其平行角β不小于90°,两角连接处形成圆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由主体件、限位件、牵伸件和锁定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为中空管,其截面形态成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第二杆件为实心棒体,其截面形态与所述第一杆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延伸性骨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直径为10毫米至100毫米,所述第二杆件的直径为9毫米至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霄卢建熙王臻孙伟贺嘉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